最初,埃菲尔铁塔的结构设计引起了争议。一方面,其风格与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等历史悠久的古典建筑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对其100%钢架空心结构的不信任。但实际上,在那个时代,用古建筑风格的石头建造一座324米高的建筑是很困难的,所以钢结构的设计和选型是正确的。
如今,随着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结构的设计范围已从米级进入纳米级;应用范围也从最宏大的建筑材料扩展到轻质结构、隔热、电池电极、催化剂载体、光学和声学超材料等众多应用领域。此外,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也使得更复杂的结构材料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实现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一种简单、快速、系统的方法来设计复杂的结构材料呢?麻省理工学院赵宣和教授最近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平台”系统,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来设计复杂的结构材料。该研究发表在4月24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为此,DeepTech特意与赵选河教授聊了聊这项研究。
打破传统,AI 赋能材料结构设计
尽管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结构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潜力,但在设计上始终面临着诸多挑战。
此外,自然界生物系统的参考范围也有限,许多性能和功能较为理想的结构材料无法找到相应的生物灵感作为参考。
拓扑优化方法在材料设计中也取得了成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最优结构。然而,拓扑优化方法可能会受到结构初始猜测的限制,不同的初始猜测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最重要的是,这些传统方法需要设计者拥有丰富的先验知识和经验来操作,最终可供选择的设计数量有限。简单来说,水平或许非凡,但人手终究有限。
“如果机器能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那么人们的能量就能得到释放,更多的创造力就能投入到其他事情上。”赵悬河解释道:“这些需要大量数据模拟计算的东西,就交给机器来设计吧。”
但赵悬河在聊天中强调:“我们所谓的设计,并不是指原子层面的拆解和组合,不是设计材料,而是设计结构。”他表示,结构材料或微结构材料是目前一个新兴的领域,是通过设计材料的结构来追求某些性能的领域。
生成对抗网络的概念最早由《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作者之一Ian Goodfellow 提出。他被誉为“GAN之父”,目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一。简而言之,GAN 是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之间的模仿游戏。
生成模型旨在模仿、建模和学习真实数据的分布模式。判别模型是判断获得的输入数据是来自现实还是来自另一个生成模型。之后,通过这两个内部模型的不断对抗,其生成能力和判别能力得到提高。
“但GAN 只是这里的一个工具。”赵悬河告诉DeepTech,“它实际上是在燃烧大量的数据,所以关键是数据,而且需要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
因此,在这项研究中,他和实验组学生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提出一种“生成数据的方法”。 “我们首先提出了基于格的分类。简单来说,结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随机生成,但如果完全随机生成,结构中的一些系统相关性就会丢失。所以我们首先对随机生成的结果进行分类,根据晶格结构(对称性等)分为几类,”他解释道。
然后,在每个格系统中,他们上传了数百万个随机生成的结构,并通过大量计算,获得了相应性能和其他相关内容的海量数据,最后利用这些数据来训练GAN。
有趣的是,他们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传统结构材料设计的局限性,比如需要大量的经验、初步猜测的局限性,或者可用的设计方案有限。但最终的结果让他们发现,GAN不仅提供了极其大量的选择,而且还提供了在特性方面可以达到理论极限的材料结构,即它们可以获得最好的性能。
“在试图解决传统设计方法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尝试了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示例,说明——各向同性结构材料如何实现最高的理论杨氏模量。”赵悬河说,“过去文献中只有少数,而且都是人们根据经验给出的,但我们通过计算机生成了四百多种不同的结果,这在以前是人工很难做到的。”
对于是否可以制造400多个结构的问题,他告诉DeepTech:“我的学生实际上已经通过激光切割制作了十多个这样的结构材料,还没有尝试过3D打印。总之,这大量可以制造400 多个结构。”
这项研究最关键的是它开创了结构材料设计的新思路,并提供了一个基于平台的系统。
“这是一个可以实现与零经验的最优秀设计师相当的结构设计性能的系统。除了高硬度结构外,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还可以用于导热、导电和热传导。”性等多向结构材料的设计。”赵悬河说道。
AI 提供多重选择,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
当计算机可以为结构材料提供众多的功能和性能选择时,是否也给制造过程带来相应的困难?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事实上,无论是否使用人工智能,所有的结构设计方案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赵悬河回答道,“通过传统的仿生学、试错迭代或者拓扑优化,我们也会面临生产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设计师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然后选择适合生产的类型。”
因此,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结构材料在制造工艺方面面临的障碍,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对于一种结构材料,我们不仅要从工艺角度看问题,还要从经济效益角度看问题,甚至从多功能角度看问题。而当考虑的角度更多时,如果你有更多选择,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得多,”他说。
对于未来的研究,他表示,实验室目前“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做基础研究,重点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结构;另一方面做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是应用研究,如水凝胶生物电子学、人造肌肉等。等待。从长远来看,后两个方向将逐渐结合起来,将材料性能和结构设计融为一体,并投入到真正的工业应用中。
个人简介
赵宣和,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 2010年至2014年,担任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此前,他在哈佛大学进行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研究。
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材料工程硕士学位,后赴哈佛大学深造,获机械硕士学位。 2008年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一年后(2009年),赵宣和获得哈佛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旨在利用材料、力学和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来推进人机界面(界面)的科学和技术,以解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重大社会问题。挑战。研究重点包括软材料和器件的研发,涵盖聚合物、水凝胶、生物粘合剂、生物电子学和医用软机器人。
人体与各种电子设备的交互与集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之一。
赵宣和提出水凝胶是人机界面最理想的载体之一,系统阐述了水凝胶生物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和材料设计原理。 2018年,他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水凝胶生物电子学》(Hydrogel Bio electronics)的邀请综述,给出了许多现有水凝胶电子材料的例子,并提出了水凝胶生物电子学的未来方向。
随后,其研究团队在磁变形材料与医疗机器人、人体双面胶带、3D打印导电聚合物等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等多家顶级学术期刊上。
用户评论
这真是太厉害了!谁说没有经验不能设计呢?现在人工智能都能帮我们设计出高质量的材料,简直是未来科技的写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麻省理工这种顶级高校一直走在前沿,我也很期待人工智能在结构材料这个领域的新突破。能让设计更便捷高效,这是很好的进步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优选材这部分我觉得特别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成本。AI能帮我们快速筛选出最佳材质,应该能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减少浪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提到的多功能材料听起来很有意思,不知道具体是用来做什么用途呢?如果有更多详细介绍就更好了,我很想了解这个方向的最新发展情况。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是有点担心AI设计的结构材料是否真的可靠。毕竟它只是根据数据学习,缺乏实际经验的判断,万一出现设计缺陷后果很严重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人工智能在材料行业的影响一直很关注,这次看到麻省理工的研究成果感到非常兴奋!这或许意味着我们要告别传统的试错式设计方法,进入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设计时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AI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但我想传统工程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仍然很不可替代。AI只是辅助工具,需要工程师对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才能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未来材料设计有了新的期待!如果能够像文章描述的那样,让设计更加快速、高效,我个人非常希望在自己的领域里也能见到这样的应用场景。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零经验设计?我还是更信任那些经过多年实践锻炼的工程师。AI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但最终决策最好是由专业人士来负责,这样才能避免潜在的风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研究方向很有发展潜力,不过需要更多时间的验证和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证明其价值。目前来说,它更像是未来科技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麻省理工的研究成果肯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这只是科研初期的阶段。AI技术的成熟还需要时间,而且需要解决很多伦理和安全问题,才能真正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此迅速,让人兴奋又担忧。希望AI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不是替代我们的人工智能设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很吸引人,让我对人工智能在材料科技上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零经验设计的多功能材料听起来很酷!不过我仍然相信,人类的创造力和经验仍是不可替代的。AI应该是我们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潜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优选材这部分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我认为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零经验设计的安全性还没保障啊…… 还是希望未来AI设计的结果能够经过严格的测试认证,确保安全可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科技环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麻省理工的研究表示佩服,他们始终走在尖端的科技领域,为材料科学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未来AI材料设计必将为我们创造更多美好事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