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76岁老人赵亦军17年刺绣生涯,八小时坚守,打造千万价值巨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76岁老人赵亦军17年刺绣生涯,八小时坚守,打造千万价值巨著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有富豪提出愿意花千万价钱买下他的刺绣作品拿回去收藏。可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拒绝了。
这位几十年如一日刺绣的老人是谁?又是什么让他拒绝了富豪呢?
宫廷杭绣的守护者
在杭州师范大学的一间小工作室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专注地刺绣着。他就是78岁高龄的赵亦军,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绣技艺的传承人。赵亦军被誉为"宫廷杭绣最后的守护者",他用一生的时光守护着这门古老而精湛的技艺。
赵亦军与刺绣结缘,可谓是一场美丽的误会。1960年,14岁的赵亦军进入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原本他想学习绘画,却阴差阳错被分到了刺绣班。起初,赵亦军并不情愿,觉得刺绣是女孩子的活计。然而,在著名刺绣大师张金发的悉心教导下,赵亦军逐渐爱上了这门技艺。
学习刺绣并非易事。杭绣有50多种针法,每种针法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赵亦军回忆道:"刚开始学习时,我的手指经常被针扎得鲜血淋漓。但我咬牙坚持下来了。"在张金发的指导下,赵亦军刻苦钻研,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毕业后,赵亦军被分配到杭州无线电专用设备二厂当电工。尽管工作性质与刺绣相去甚远,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刺绣梦想。每天下班后,赵亦军都会挑灯夜战,练习刺绣技艺。他还自学了木工、羽毛画等多项技能,期待着着有一天能够再次拿起绣针。
机会很快就来了,1985年,39岁的赵亦军重新拜师张金发,系统学习宫廷杭绣技艺。张金发看中了赵亦军的勤奋和天赋,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在师徒二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完成了《释迦牟尼》等多幅精品。
从那时起,赵亦军每天都会花8小时以上的时间刺绣。他说:"刺绣需要专注和耐心,我希望通过不断练习,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多年来,赵亦军创作了大量精美的刺绣作品,如《大日如来》《阿弥陀佛立佛》等,每一幅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观经图》:17年磨一剑
赵亦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观经图》。这幅巨作高1.84米,宽1.67米,正面绣有532个佛教人物,背面则绣有7221个字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整幅作品耗时17年,堪称杭绣史上的巅峰之作。
1994年,49岁的赵亦军开始创作《观经图》。他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晚上还要熬夜修改设计图,研究作品背后的故事。然而,就在创作过程中,赵亦军几度差点进入鬼门关。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赵亦军患上了胆囊炎,并发展为坏死性重症胰腺炎。他先后经历了8次手术,切除了大部分坏死器官。医生告诉他,存活率只有5%。面对生死考验,赵亦军并未放弃。他说:"我不能死,我还没有完成《观经图》,还没有为杭绣找到传承人。"
在这样的信念下,奇迹发生了,赵亦军挺过了难关。康复后,他立即重返工作室,继续创作《观经图》。尽管身体虚弱,但他依然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那时候赵延军瘦得只剩70多斤,坐在凳子上都疼。但只要一拿起绣针,他就好像忘记了所有的痛苦,埋头一点一点的继续着他的作品。
2010年,《观经图》终于完成。这幅作品在第二届中国浙江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被专家估值千万。有收藏家提出高价购买,但赵亦军婉拒了。他说:"这幅作品凝聚了我半生的心血,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我希望它能成为杭绣传承的见证。"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路
面对宫廷杭绣传承困境,赵亦军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他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收了一名90后女孩为徒。赵亦军觉得,只要热爱杭绣,有天赋和毅力,不管男女都可以成为传承人。
为了系统地传承杭绣技艺, 赵亦军编写了《源自南宋的宫廷——杭绣》一书,详细记录了杭绣的历史、技法和创新。这本书不仅是赵亦军多年心得的结晶,也成为了杭绣传承的重要教材。
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赵亦军在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开设了杭绣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杭绣历史、针法技巧和创新设计等,吸引了不少学生参与。
赵亦军还积极推动杭绣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他与时装设计师合作,将杭绣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例如,他指导设计师将杭绣技法应用于旗袍、礼服等高端服饰,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生机。
然而,传承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为此,他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设计短期课程和体验活动,让更多人能接触杭绣。
赵亦军的努力得也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20年,他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了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这些支持让他能够更专注于杭绣的创作和传承工作。
除了传承技艺,赵亦军还致力于杭绣题材的创新。他说:"杭绣不能只停留在传统题材上,要与时俱进。"近年来,他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杭绣创作,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体现了时代特色。
尽管已年过古稀,赵亦军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他说:"只要还能拿得动绣针,我就会继续创作。"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来到工作室,开始一天的创作。有时,他会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全神贯注地完成一个细节。
赵亦军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有年轻人专程从外地来到杭州,只为一睹大师风采。赵亦军总是热情接待,耐心讲解杭绣技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杭绣。
结语
如今的赵亦军,已经成为杭绣传承的精神象征。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了榜样。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杭绣,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当人们提起杭绣,就会想到那个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想到他那双布满老茧却依然灵巧的手,想到他那份对艺术的执着和对传统的坚守。赵亦军的故事,已经成为杭绣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章,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生动范例。
参考链接
宫廷杭绣最后的守护者:一根线劈64股一幅画绣8年-中国新闻网
抖音发布系列非遗纪录片:他深知杭绣传承之苦,自己却坚持60年 | 北晚新视觉
宫廷杭绣惟一传人赵亦军:71岁56年问心无愧——人民政协网
用户评论
厉害!76岁还能做针线活,而且做的如此精细! 佩服这种执着和毅力啊。 一幅十几年的时间做成?太精彩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老当益壮!赵亦军爷爷也太厉害了吧,17年绣出这样的一幅巨著,这个价值上千万肯定也一点不冤枉! 以后有机会一定去欣赏这副刺绣,想想老人用一针一线编织出的生命故事得多感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奶奶年轻的时候也很喜欢刺绣,可惜没几个成品下来就被闲置了。老人家坚持做东西真的不容易啊,更何况是17年!这种敬佩之心真的是无法言喻。期待能有机会见到这幅巨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厉害!这可是把人生都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了吧! 这么大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有很多故事和感悟融入其中。 我想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作品,意义远超过金钱价值。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佩服这样的精神,17年啊,很多事情都可能改变了,但赵亦军爷爷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就了一幅巨著! 这份执着和专注让人不得不感叹。 现在越来越少人能做到这般专一,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从中汲取灵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价值上千万的刺绣,真的可以拿来拍卖吗? 还是应该放在博物馆里供大家欣赏呢? 在艺术品的价值面前,我更希望能看到它被更多人关注和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换个行业17年专注,就能创作出如此巨献也是太难得! 虽然我不是刺绣爱好者,但我对赵亦军爷爷的坚持和热爱感到深深地敬佩。 期待能看到这幅巨著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对于刺绣艺术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17年?想想也就相当于一小生了, dedicar so much time to something so niche, and still get such a magnificent result. Pretty inspiring!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感觉有些夸张。几百万可能真不少吧,上千万会不会太高估呢? 不过这幅刺绣确实做得非常精细,还是值得欣赏一下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就喜欢看老奶奶刺绣,觉得每一针每一个线都充满着慈祥和温暖,赵亦军爷爷的作品一定也是如此。 希望有人能拍成视频记录下他的创作过程,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珍贵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17年时间啊! 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但赵亦军爷爷却用这种方法将岁月凝固在了刺绣的世界里,多么让人难以想象和感触!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一些纯粹的爱好,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热爱之中,这样的生活应该会更有意义。希望我能像赵亦军爷爷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激情!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17年啊!我都没坚持打多久游戏就放弃了。。。想想这个老爷爷的精神可真让人敬佩。希望他能把作品捐献给博物馆,让更多人欣赏他的杰作。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价值上千万的刺绣,能看吗? 我想看看是用什么方法,以及多少个颜色来完成这些细节,是不是真的像绘画一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我也有机会学习刺绣就好了! 看这巨著让人着实心生敬佩, 也想去试试能不能绣出这样精美绝伦的作品。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17年来一直刻苦坚持,最终成就了这一幅千金不免啊! 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种说法很吹捧,毕竟只是刺绣而已,价值上千万?感觉有点高估了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