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美体现于实用:德国包豪斯与中国明代家具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战战败后,德国既割让领土又赔款,国力难以恢复。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德国各种思潮和运动不断涌现。以柏林为中心,各种艺术竞相闪耀,创造了二十年代的辉煌。
包豪斯是这一时期闪闪发光的现代设计和建筑艺术流派。使用“房屋建筑”作为建筑流派的名称,而不是使用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等词语。很简单!不过,包豪斯一开始并不注重建筑设计。 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设计艺术学校旨在将手工艺品转化为工业化产品。
首先,他们强调“艺术”概念的本源,即手工艺的“技艺”。上一篇文章谈到“艺术”时,我回顾了“艺术”一词含义的发展和转变。 “艺术”最初是“工艺”。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工匠精神”设计产品,然后采用现代材料——钢、铁、塑料等来制作产品进行批量生产。
基于这一理念,包豪斯创作的作品摒弃了繁复的装饰,线条简洁自然。事实上,在包豪斯出现之前,工业简约建筑如Neue Sachlichkeit建筑就已经流行起来。总而言之,这是“工业风”时代的开始。
具体作品又如何呢?柏林有一个包豪斯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很多该校早期的作品,比如弯曲钢管的桌椅,还有类似于现在宜家里能找到的瓷茶壶和盘子。
这些作品简洁的线条和人性化的弧度让人感觉与中国古代的造型有相似之处。然而,这确实不是我的想象。
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是明代黄花梨家具的第一位崇拜者,古典家具界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一直习惯于谈论“明清家具”,习惯于对明清两代进行比较。然而,明代硬木家具的单独上市在北京始于20世纪30年代。
作为一个德国人,艾克对笨重、木雕复杂的清代家具并不感兴趣。相反,他更欣赏线条流畅、轻盈、装饰很少的明代家具。他明显感觉到中国自两宋以来已经剔除了多余,简化了,突出功能,线条柔和。他的美学接近于他浸淫德国的新实用主义和包豪斯美学。
除了家具和家居用品之外,包豪斯作为建筑艺术流派,当然还有很多建筑作品,最初主要体现在厂房的设计上。建筑之美不再建立在复古的装饰上,而是建立在硬朗宽阔的线条上。包豪斯建筑大量使用钢材和玻璃,可以说开创了当代建筑的先河。以前的工厂大多是柏林常见的红砖建筑,窗户装饰得很漂亮。然而,随着审美意识的变化和新材料的使用,简单、实用、廉价的现代风格很快流行起来。不仅是工厂,办公楼、住宅楼也越来越工业化。
不幸的是,包豪斯在德国逐渐衰落,但在美国和以色列,它的知名度却相当高。因为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后不久就关闭了包豪斯协会,导致包豪斯的许多主要设计师流亡海外。除了美国和以色列之外,还有一些设计师还去了上海(下一篇文章会详细介绍)。
来到美国的人中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他是包豪斯最著名的创始人。 1934年赴伦敦,1937年赴美国,后被聘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从而培养了一批包豪斯设计师。
移民到以色列的包豪斯设计师在特拉维夫建造了整座城市,今天被称为“白色之城”。 2009年后,这约1000栋包豪斯建筑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它们既成为游客的打卡地,又成为人们渴望体验的居所。据称,出租两室一厅的月租金高达4000美元,显然很受欢迎。
事实上,当今世界的建筑风格,无论是独栋住宅还是摩天大楼,都体现了新现实主义和包豪斯发展起来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最令人惊奇的是玻璃幕墙的运用。可见,以包豪斯为首的设计风格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现代审美日常的一部分。
如果你对包豪斯设计的“风格”还感觉有点不清楚,那么我用一句话来概括:
包豪斯美学主张“美体现于实用”!
用户评论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我一直觉得中西美的美感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包豪斯的设计追求功能性与理性,而明代家具则注重细节和精雕细琢。两种美学体系的碰撞确实令人着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完全赞同! 实用性和美观从来不是对立的概念呀,就像明朝家具里那些巧妙的空间利用设计,到现在都让人佩服!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了“实用”这个词所带来的审美的包容度。的确,不只有外表的精致才算美丽,功能性与美感的双重考量才是真正的高级品味。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好!虽然我是个喜欢欧式风格的人,但我不得不承认明代家具那种稳重大方的设计真的很有吸引力。也许应该尝试融合两种风格呢,中式简约配上西式装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认为美学是文化的体现,所以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包豪斯注重科技和现代性,而中国明代家具则拥有传统文化的气韵。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美感追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态度。我认为美是主观的,实用是否能体现美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例进行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再说,美不单指外观,还有功能的实用性和使用体验等等方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文化的差异。包豪斯和明代家具都是其背后文化背景的表现,无法单纯地用“实用”来比较两种审美观念的美感.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喜欢现代的设计感和简洁线条,觉得那种风格更能体现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精神。不过,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一些灵感,创造出更富有层次感的现代设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我家有一套明式家具的椅子,虽然比较老旧,但坐感真的很舒服,而且传承了几代人,很有历史价值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包豪斯还是中国明代家具,都体现了其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底蕴。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些作品的美丽之处,而不是试图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美体现在实用上”这句话太绝对了,因为美是多维度的概念,它包括视觉感受、心理感受、甚至使用体验等等方面。而纯粹地只强调实用性可能会忽略其他重要的要素从而导致设计缺乏艺术感和美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啊,我平时也很喜欢去博物馆看看那些明代家具,虽然看着是古董,但做工精细,造型古朴端庄,很多细节都值得学习借鉴。包豪斯也有类似的地方,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非常现代简约!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这个观点有点片面化。就像中国古代有“文以载道”的说法,美不仅仅是实用性的体现,更应该有内在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的积淀!一个作品无论是否实用,只要足够感人、足够有思想价值,依然可以称之为美学高度的完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让我开始思考,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尝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去欣赏并理解不同的审美理念,而不是简单地做出比较或者评判。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偏爱中式的古典家具风格,那份沉淀带来的稳重感和质感很吸引人。当然包豪斯的设计也很有魅力,简洁线条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精髓。两种风格各有千秋,我认为“美”这个词本身就应该是多样的、富有层次感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明代家具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只觉得它们很漂亮,现在才知道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水平才是真正令人赞叹之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