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孩子软骨病可能与维生素D不足有关,先补充它或比补钙更重要!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佝偻病的全称其实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以从这个病名我们就可以知道,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骼钙化也会受到阻碍,导致佝偻病。骨由沉积在由胶原蛋白组成的骨基质上的钙、磷和镁晶体组成。骨基质与骨矿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如果骨基质没有变化,但出现骨化障碍,则称为骨矿化缺乏症,其特点是新形成的类骨质钙化障碍。它发生在已完成生长发育的成年人中,称为佝偻病。在儿童中,它被称为佝偻病。那么佝偻病有哪些具体症状呢?
佝偻病的病因是什么?
阳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
维生素D的吸收、运输和代谢与体内其他营养素的水平有关。如果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较低,则可以减少维生素D的摄入量。因此,以谷物为主的孩子、食欲不振的孩子、偏食的孩子等,都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牛奶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钙磷比例不合适,所以喝牛奶的孩子容易患佝偻病。
快速成长
如果孕妇缺乏维生素D,胎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不足,孩子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更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及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的发生可能性较大。
疾病因素
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均无生物活性。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经过两次羟基化,才发挥生物效应。首先经肝细胞内25-羟化酶的作用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较弱。 25-OH-D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被1-a羟化酶重新羟基化,生成1,25-二羟基维生素,具有较强的抗佝偻病生物活性。因此,各种肝肾疾病都会影响维生素D的羟基化,如肝炎、慢性肾炎等;肠道和胆道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很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药物作用
抗惊厥药物干扰维生素D代谢,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糖皮质激素通过维生素D 拮抗钙的转运。
佝偻病有哪些症状?
这种疾病多发生于3个月至2岁的儿童,主要表现为骨骼生长变化、肌肉松弛、神经兴奋性改变。维生素D 缺乏症常在1 至2 个月内发病,几个月后出现骨骼变化。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临床上分为初期、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早期
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开始,以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如夜惊、多汗、烦躁、烦躁、睡眠不安等,以枕部脱发较为常见。夜惊表现为睡眠不安、夜间频繁哭泣或睡眠中易惊醒。多汗症的特点是头部容易出汗,并有酸臭味,而出汗与室温、季节、衣着等无关。枕秃是由于汗液刺激头部,经常摇头、揉枕头,导致头部脱发。在枕头上形成环状或片状脱发区域。
此阶段一般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能正常或暂时性钙化区模糊变薄,干骺端可稍增宽。血液生化变化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兴奋期
多见于3个月至2岁的儿童。除了夜惊、多汗、烦躁等明显的神经症状外,还伴有骨骼变化、运动功能、智力发育迟缓。
(1)骨头
头型小于6个月的婴儿,头骨的主要变化为:囟门增大(大于3cm3cm),边缘变软,枕部和颞部软化如乒乓球按下时会形成球,称为乒乓球头骨。 6个月后,头骨的软化现象逐渐消失。到78个月时,额骨和顶骨向两侧对称隆起,称为方形头骨;或矢状缝凹陷呈臀形,或冠状缝凹陷。马鞍形,或同时凹陷和十字形。囟门闭合较晚,严重时囟门可能要到23岁才闭合。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容易蛀牙。
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的儿童。两侧58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样组织增生,形成钝性隆起。上下排列如珠子,称佝珠。由于肋条软化,隔膜附着处的肋条会受到隔膜的影响。牵引内陷形成沿肋骨方向的横向沟槽,称为浩氏沟;第7、8、9肋骨与胸骨的连接处软化、内陷,导致胸骨柄向前突出,形成鸡胸肉。例如,胸骨的剑突向内。凹陷可形成漏斗胸;这些胸部病变会影响呼吸功能。
6个月以上儿童,四肢腕部、踝部骨骺骨组织增生,形成环状钝角突起,称为佝偻手镯、脚镯。孩子站立后,股骨、胫骨、腓骨可能会因下肢骨软化而弯曲。结果就是膝盖内翻,也就是所谓的“O”形腿;或者膝盖外翻,也就是所谓的“X”形腿。长时间坐着的人可能会出现脊柱后凸或脊柱侧凸,症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骨盆扁平。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全身肌肉松弛,表现为头颈部无力,坐、站、行走等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腹部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导致腹部凸出,形成蛙腹。韧带松弛也会导致关节过度伸展。
(3)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病情严重的孩子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条件反应形成缓慢,孩子表情淡漠,言语发育迟缓;免疫系统低下,感染往往很复杂。
X线片可见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区模糊,边缘不规则呈刷状、云状、杯状,骨密度普遍降低。血钙稍低,血磷明显低,钙磷乘积减少,碱性磷酸酶升高。
恢复期
活动期经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接近消失,患儿活泼好动,肌张力恢复。血钙和血磷浓度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在4至6周内恢复正常。 X线检查骨骼异常明显改善,暂时性钙化区重新出现、变宽、密度增厚。
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的儿童。临床症状消失,血液生化和骨X线检查正常,仅留下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经常喝纯净水会导致“佝偻病”吗?
这是真的吗?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了解相关情况。据了解,2012年11月,上海市教委宣布,将逐步规范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饮水供应模式。同时,计划2013年至2015年三年内完成全市300所、400所、400所学校、500所中小学校的校园直饮水工程建设。据悉,上海近400所中小学已完成校园直饮水供应模式建设。直饮水是指安装中央水处理器,对自来水进行初滤、深度过滤、消毒、灭菌等深度处理后,提供可直接进口的饮用水。
那么,喝纯净水会影响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吗?并不真地。人体吸收微量元素的途径有很多种,水只是其中一种,而且只占很小的比例;人体吸收水分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进餐、饮料等。
虽然纯净水中涉及骨骼发育的钙、镁等重要矿物元素含量不足,但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饮食。多种食物如鸡蛋、鱼、动物肉等都含有丰富的钙、磷。因此,“经常喝纯净水会导致佝偻病”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传闻中提到的病例也不可靠。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就万事大吉了吗?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维生素D 就可以预防他们患佝偻病。其实,这是因为他们过于迷信各种营养补充品,认为营养补充充足就万事大吉,而忽视了孩子的日常膳食和充足的户外活动。预防佝偻病还需要儿童获得足够的阳光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下维生素D的合成。这种由人体合成的维生素D更容易被人体利用和吸收。
能否获得充足的阳光与佝偻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在一些纬度较高的城市,由于日照时数短,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可达40%以上。冬季,由于日照时间较短,儿童户外活动较少,佝偻病的发病率较夏季高。
建议日光浴时间为10:00~15:00,时长约为30分钟以上。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应根据地区、肤色、季节来调整。美国白人在阳光下晒15分钟就没事了。我们黄皮肤的人需要在阳光下待30分钟以上。藏族人可能需要在阳光下停留一个多小时。季节性,冬季,建议孩子每天在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
记住晒太阳的地方:空旷的地方,没有高楼的树荫下,或者向阳的屋檐下。比如,公园空荡荡的路边树荫下,有缕缕阳光透过。尽量裸露皮肤,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一岁以后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了吗?
有的家长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孩子一岁了,户外活动增多了,就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了。有的家长也会说,我们小时候没有补充什么。我们没有得佝偻病。这也是一个误区。事实上,5岁以下儿童、孕妇、奶妈等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天然食品中维生素D 的含量较少,因此充足的阳光照射更为重要。不幸的是,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会阻挡阳光,空气污染也会吸收一些紫外线。尤其是近期广州连续多日阴雨绵绵,孩子们可能无法通过阳光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再加上一些社会因素,孩子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这些与20年前的情况不同。现在的孩子仍然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D。
正常成年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
正常成年人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优先通过阳光照射、乳制品和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来保证每天约600至800单位的维生素D需求。
维生素D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脂肪中,25-OH-维生素D的半衰期很长,接近1个月。只要维生素D储备充足,没有必要每天补充维生素D。很多人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一年到头都很少见到太阳。建议每天补充600单位以上的维生素D。如果是老年人,则应多补充。对于此类人群,建议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并由医生评估额外维生素D补充剂的剂量。
佝偻病如何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活动期,预防骨骼畸形,控制疾病活动。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1、活动期适当喂食,多晒太阳;治疗主要以口服维生素D制剂为主,剂量为每天2000-4000IU。根据临床和X光检查的改善情况,2-4周后改为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对于不能口服食物或不能坚持服用者,可一次肌注维生素D 20万30万国际单位,间隔1个月,然后给予12次;同时补钙,每次0.51.0克,每次230万国际单位。 3次,持续23个月。 2 至3 个月后,改用口服维生素D 预防。
2、恢复期一般不需要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冬春季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
3、后遗症阶段应加强体育锻炼,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矫正。轻度骨骼畸形可以通过佝偻病治愈,并且可以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纠正。对于后遗症期骨骼畸形严重的患儿,佝偻病治愈后可以进行手术矫正。
如何预防佝偻病?
在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补充维生素D方面,最新(第四版)《儿童健康科学》认为采用美国儿科学会2008年11月的新指南更为合适。美国儿科学会2008年新指南儿科学会提前并扩大了补充维生素D的年龄范围,预防剂量也增加了。
新指南的建议:
1、新生儿应从出生后几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一直持续到儿童期和青春期;
2、任何母乳喂养的婴儿,无论是否添加配方奶粉,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IU/d;
3、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妇女任何季节补充维生素D不少于400IU/d。
推荐理由:
1、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在婴儿早期即可出现,尤其是母亲缺乏维生素D时;
2.纯母乳喂养且未补充维生素D的婴儿血清25-(OH)D3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母亲缺乏维生素D且婴儿出生于冬季时;
3. 目前无法准确测量婴儿达到足够的血清25-(OH)D3水平所需的阳光照射量;
4、补充维生素D400IU/d可使纯母乳喂养婴儿血清25-(OH)D3水平升高至50nmol/L;
5、宝宝每天必须消耗1000ml左右的配方奶粉才能吸收维生素D400IU,但消耗这么大量的配方奶粉几乎不现实;
维生素AD制剂和天然深海鱼肝油,该选择哪一种?
两种主要成分维生素A和D的比例为3:1,原料也不同。维生素AD制剂通常带有“药”(药品)前缀,而天然深海鱼肝油则带有“健康”(保健品)前缀,并采用胶囊包装。用量,前者每粒维生素D含量通常为500或600IU,而后者每粒维生素D含量通常为300IU。排除厂家因素,理论上这两种方案都可以。如果对深海鱼肝油过敏,可以使用维生素AD制剂。根据胶囊的剂量和需要,您可以每2天服用一粒胶囊,或每3天服用2粒胶囊,当然有些滴剂可以提供更好的剂量控制。
DHA不是鱼肝油
DHA和鱼肝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另外,尽管其“健脑”功效传言惊人,但也无需单独补充。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婴儿可以多吃富含DHA的海鲜。
不建议婴幼儿服用维生素D和钙联合制剂
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的复合制剂,很容易导致体内钙过多,而维生素D不足。
一条经验供大家参考:简单来说,只要宝宝奶量充足,无论是喝母乳还是配方奶,及时添加辅食,吃得好,一般只需要补充一点预防量的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 (可酌情减少),无需补钙。
相关问答
答: 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骨骼生长不良就是因为补钙不足,所以会给孩子大量补充钙片。其实,钙的吸收和利用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如果孩子摄入维生素D不足,即使补了许多钙也无法被有效吸收,反而容易导致软骨病等问题。想要让孩子的骨骼健康发育,除了要保证足够的钙质摄入外,更重要的是要补充充足的维生素D。
150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孩子的维生素D水平,例如外出晒太阳、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深海鱼、蛋黄等,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剂量。
226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孩子的软骨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缺钙和维生素D不足外,还有一些遗传因素、营养不良、体内某些激素分泌异常等也可能导致。 如果发现孩子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2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早期发现和治疗软骨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避免后期出现更多的健康问题。 父母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比如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等,为孩子的骨骼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的保障。
155 人赞同了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