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如何迅速区分花岗岩及其地貌特征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花岗岩从哪儿来?
在深达80至400千米的软流层中,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涌动,一部分岩浆进入火山通道喷出地表,还有一部分岩浆因动力不足或阻力太大,难以冲出地表,停下上涌的步伐,缓缓冷却凝结成坚硬致密的岩石,花岗岩就是其中之一,它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由于各地的矿物组成有差异,花岗岩的颜色有很多不同的种类。
花岗岩是形成于地表以下的侵入岩,可开篇提到的黄山、泰山,都是山地,这些花岗岩是怎么出露地表的?到达地表后,又经历了什么,才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呢?
岩浆侵入到古老的沉积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岩浆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体,在经历地壳多次抬升过程中,覆盖在岩体上的沉积层不断被风化、剥蚀,直到花岗岩体露出地表,形成花岗岩山峰,继续经受风化、剥蚀,逐渐形成花岗岩地貌。
02花岗岩地貌
岩浆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之后,被深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经过地质运动,大地碰撞、变形、断裂,抬升为山脉和丘陵,花岗岩终于露出地表。节理处易受风化侵蚀,破碎、分解成石柱、石蛋和砂土。
内力: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风化、(流水、风力)侵蚀。
花岗岩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山体挺拔,巨石堆叠、体态浑圆,岩石裸露,多崩块。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所以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岩石呈圆球状,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
03花岗岩类地形分布
花岗岩地貌会呈现不同的景观,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处于不同的侵蚀阶段,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发育。早期的花岗岩地貌,容易发育高山尖峰,随着时间推移,被外力侵蚀得越来越多,就变得越来越矮,越来越圆,渐渐出现低山塔峰、石蛋等地貌形态。
1.(高山)尖峰花岗岩地貌
当花岗岩山体绝对高度在1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0m以上,顶部尖锐、棱角鲜明、林立成群,有人称之为"尖峰"地貌。成群出现的有棱尖峰是其最大特征,三清山、黄山是其典型代表。
2.(高山)断壁悬崖花岗岩地貌
由断块山形成四壁陡立、奇险奇峻景观,被称为断壁悬崖花岗岩地貌。这是构造剥蚀地貌的典型,华山就是典型代表。
3.(低山)塔峰花岗岩地貌
这类花岗岩地貌总体形态类似尖峰,但其峰顶多呈浑圆状,故也可称之为“钝顶塔峰地貌”。这种地貌是由尖峰地貌变化而来的。早期高山尖峰地貌的尖峰及石柱因构造变动而崩落,山体高度也因风化剥蚀降至1000m以下,加上后期球形风化作用,尖峰、原有棱角的石柱、崩塌岩块变得浑圆。这种地貌是尖峰地貌和石蛋地貌的过渡类型,以河南嵖岈山为代表。
4.(低山)圆丘花岗岩地貌
当花岗岩山体海拔1000m在以下,像个圆丘,就叫它圆丘花岗岩地貌。圆丘表面光滑,在弧形曲面上常分布许多密集的细沟,远望似瀑布,有人称之为“花岗岩石瀑地貌”。河南洛宁神灵寨和广东封开大斑石是其典型代表。
5.崩塌叠石
花岗岩体被风化后,因为重力作用,岩
崩塌景观 块崩塌、位移、堆积在一起,就会组合成各种崩塌堆积地貌,如滚石堆、崩塌堆积岩洞。花岗岩体被节理裂隙切割成块状后,部分没有被搬运,在原地堆积,经风化作用,岩块棱角被磨圆、裂缝扩大,可以形成叠石地貌。
花岗岩地貌在不同环境中,会受到不同类型的外力作用,当花岗岩出露于海边时,会呈现一些海蚀地貌的特征,而在西北干旱区,会呈现一些风蚀地貌的特征,在湿润的南方地区,会有流水侵蚀地貌的特征。
6.海蚀崖、柱、穴花岗岩地貌
在海边,花岗岩会受到海蚀作用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等为特征的地貌景观,以福建平潭为代表。
7.风蚀蜂窝花岗岩地貌
在干旱沙漠荒漠地区,气候干热,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显著(热胀冷缩),再加上强大的风力吹蚀,花岗岩表面会形成极不规则的蜂窝状洞穴或风蚀蘑菇。这种地貌以新疆博尔塔拉怪石沟和内蒙古阿拉善旗为代表。
8.水蚀花岗岩峰林地貌
在我国南方的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容易形成峰丛、峰林、石柱或孤峰地貌,江西的三清山就是如此。当这群花岗岩的底部相连还相连时,就称之为峰丛;当被风化侵蚀到只剩孤立的柱体,称之为石柱。
球形风化这种现象在花岗岩地貌中比较典型,但并不是仅限于花岗岩中,在玄武岩、安山岩、泥岩、红砂岩、铝土矿中也可能会出现。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花岗岩都会走向球形风化。当花岗岩岩体节理不发育,风化侵蚀作用弱(温差、湿度小)时,球形风化就会比较少出现。
用户评论
这个分类方法很有用,以前去公园总是分不清花岗岩哪一块了!特别是那种光滑的花岗岩山体,看着都很像岩石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棒了,分享的知识超实用的!我最近学习地理学,正好可以利用这技巧辨别一些地貌特征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图片和文字描述都比较直观好理解,这下不用再去百度搜图解谜了嘿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花岗岩和花岗岩地貌很像啊,看了这个分类方法才知道原来差别还是蛮大的!受益良多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方法确实简单易懂,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有点难度。毕竟现场观察条件有限,有些细节还真不好区分清楚。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我见过很多人都说岩石是花岗岩,其实可能是其他的石头,这篇文章帮我澄清了很多疑惑!谢谢分享!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中提到的方法还是不够全面,对于一些特殊的花岗岩和造山运动影响下的地貌,描述得略显不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认可图示上的划分,颜色、纹理对比真的很明显。但我觉得文章里可以再补充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哪些地理位置常见哪些花岗岩地貌呀!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哎哟,还是太专业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了一些还不太懂,能不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下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贴,收藏啦!以后带朋友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了,不用再尴尬地问“这是啥花岗岩”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分类方法太棒了,我终于可以自信地说出我是个地理爱好者啦!以前总是被自己坑惨呢~哈哈????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真不错,把花岗岩和花岗岩地貌的关键特性梳理得非常清楚。对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这种区分方法比较主观,同一种类型的岩石地貌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认同你文章中提到的细分方法,像风化蚀刻的花岗岩地貌确实跟其他花岗岩形态不太一样。但希望能补充一些照片对比!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划分标准还是很容易被记忆的,对我们小白来说学习起来也不费力!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好文章分享~ ????????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点缺乏真实案例和现场图片,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缺少实践展示确实不够生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想看一些花岗岩地貌的各种变化形态,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更吸引人!希望作者可以后期更新一些精彩照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图解式分享方法,一目了然就能理解,不像文字描述那样容易跳跃和混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