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月刊
2024年第3期
1958年创刊/总第371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PREFACE
写在前面
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从思辨传统发展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格物致知的模式,并没有很强烈的量化研究意识。人文学科引入量化研究发端是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自然科学在文艺复兴之后快速推进,取得了非常惊人的进展。总结起来,一是实证,二是数据。因为数据是实验结果的客观反映,这就形成了比较现代的科学范式。人文学科一直有很大困惑,就是很多事很难被精确描述或者精确定义,印象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会陷入一种模糊的状态。
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发现,人文学科一直在很积极地观察自然科学的进展,并且学习其工作的方法,对这些方法加以借鉴并引进到人文学科的研究过程中来。这里面既有实验的意识、分析的意识,也有量化方法的引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量化研究成为人文学科的一种研究方法还是在20 世纪后期。量化研究方法的引入与技术手段的变化紧密相关。比如对大规模人群的观察,有赖于摄像监控设备。眼动仪也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眼动仪的发明,实现了对人视线焦点的追踪,可以很直观地观察视觉焦点的轨迹。比如,依托眼动仪,可以很直接地发现一幅画或者一个雕像的造型要点。
但是早期量化分析的结果跟我们直观印象之间有时候并没有巨大落差,量化只是印证了很多已知知识。但是随着量化研究的深入,其研究的轨迹也面临着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数据、使用数据。规划学科里,诞生了一种方法——分层叠加。在一个城市的规划平面中,叠加不同维度的指标去评估这个区域,比如对交通状况、产业布局、服务设施、人口分布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层叠加,去寻找最优解或者最优判断。这种方法往往能够突破人们的直观印象,引导问题走向深入。量化成为发现问题,或者更好地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手段。
第二个问题是量化手段的适用性。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量化,什么样的问题很难量化或者说不适宜量化,这非常关键。目前有一种量化分析、量化研究泛化的现象,初衷是量化看上去可能更科学或者更可靠,但是实际上,量化分析的质量,并不在于简单地应用一个方法,而在于具体的量化分析切入点的选择以及数据本身的质量。比如抽样统计,去火车站调查人流,不能只记录一个时段的数据。
第三个问题是人文学科做量化研究,往往带有跨学科的属性。量化研究背后往往需要有统计学的知识背景,并非数据量越大越好。比如民意测验的数据量不是特别大,但其能够在不是很大的数据量里面得出一个相对接近真实的结论来。量化模型的确定,往往需要更深入的讨论。设计学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往往只讨论量化数据的直接结果,而比较少追问数据结构如何建立的问题,影响了我们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
方晓风
主持人语
数据采集能力的革新、数据库的广泛建立、计算能力的级数增长,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让世界发生了巨大改变。当人类的注意力和行为可以作为客体被测量,当数据解读不仅关乎消费者,更联络所有内部利益相关者,当传统调研中大量的假设越来越趋近于实时结果,数据分析也开始紧密地与故事陈述结合在一起。这一切都在深刻地影响着设计学发展的轨迹 。
量 化研究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设计学而言,虽然量化研究一直在研究者的视野范围内,却并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范式。因此,此次专题并没有囿于设计学本专业范围内的学者,而是邀请了包含城市规划、传播学、历史学,以及设计学细分领域的六位学者,就各自领域的量化研究应用方法展开探讨。在这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感知量化研究的巨大潜力,以及量化研究对研究者敏锐度提出的挑战。如何选择数据构建有成效的研究路径,是每一个领域学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普遍数据中不断地发现与本学科相关联的研究契机的过程,则逐步构建出一个学科的研究风貌 。
为了读者可以有更好的语境去理解不同学科所展开的量化工作方法,本专题对每一位学者进行了简短的采访,置于文前,以提供阅读补充。当然,不同学科的量化研究都在不断更新,以适配其自身学科所关切的问题。设计学不可能直接照搬,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自身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去构建匹配的研究逻辑和范式。希望本专题为设计学的学者提供启发。 (贾珊)
《基于自采集街景和深度学习的北京骑行环境风险评估》
吴其正、苏南西、李 彦、龙 瀛
内容摘要: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 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攀升至3.5 亿辆,逐渐成为众多市民的首选出行方式。然而,传统自行车与新型电动自行车的大规模并行使用,无疑加剧了骑行环境的安全风险。现有研究缺乏针对骑行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无法对骑行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北京市四环内骑行环境的现状,以自采集的方式获取了北京四环内2963.4 公里道路共116107张骑行图像作为数据基础,构建了一套包含12 项风险因素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以进行加权计算得到风险指数,最后构建计算机视觉模型识别各风险因素,并对识别结果进行聚类。本研究还在梳理北京市近年来慢行交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风险因素识别结果,为未来北京市骑行环境建设提供了建议与参考 。
《 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银泰百货平面设计配色规则制定研究 》 杨 焕、赵鹏浩、陈 彤、霍 然、陶志鹏
《“以用户为中心”视角下量化设计方法的特征和价值》 吴 琼、孙妍彦、王 靖
《社会科学实验和信息设计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 陈 梁、汤鸿杰
《图形与文字:数字交互系统适老化隐喻设计研究》 侯冠华、刘 琼、潘永晟
内容摘要:图标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包含图形图标与文字图标。隐喻设计采用图形或文字映射的方法,构建图标与功能之间的认知关联。为提升图标隐喻适老化设计水平,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探究了图形和文本隐喻设计对老年用户图标理解的影响,发现行为图标适用关系相似隐喻设计与文本隐喻设计,知识图标适用外观相似隐喻与文本本义设计。研究结果能够为数字交互系统适老化隐喻设计提供理论以及实践指导。
《 量化历史与社会网络分析:原理与应用 》 林 展、何睿伊、韩吉予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 华
《探究“中国样式”与应对时代的创新:从“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看中国书籍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 韩湛宁、黄 军
海外动向
栏目主持:李 拓
《视点:有关设计文档的探讨》 [ 英] 苏· 布雷克尔,翻译:汪芸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 冯
《“恰如其分”是设计的箴言:聿书堂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张弥迪专访》 赵 华、赵毅平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 :周 志 《 地位与错位:对赫伯特·拜耶通用字母的重新审视 》 曾 平 《 南宋“金丝彩冠”成因及形制新考 》 郝继旭、芦 娜、崔荣荣、崔 艺、牛 犁 民俗民艺 栏目主持 :赵毅平 《 凉山彝族“噶作”(神柜)的家具特征及民间信仰内涵研究 》 杨 丁 《 文化地理空间下舟曲藏族坪定型女性“呗嚯”形态及民俗成因研究 》 曹英才 设计实践 栏目主持 :田 君 《 “以瓷作纱”工艺应用材料的扩展与可塑性研究 》 阙 镭、童超然 《 互联网工业时代企业PI 战略——以小熊“萌家电”设计实践为例 》 蒋红斌、赵 妍、金志强 个案点击 栏目主持 :贾 珊 《包装革命 :白酒品牌升级的关键助攻——以水井坊为例 》 刘文良、马雪寒
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 : 王小茉
《 引入利益相关者启发式工具的服务设计工作坊教学实践与思考 》 胡 莹、梁子灵、周子涵、宋雨露
院校风采
栏目主持 :赵 华、周 志
《以庆典缝合日常:以2024 奥运会为契机的巴黎塞纳河滨水公共空间整合与创新 》 黄全乐、李 芃 《基于三维点云技术的岭南古典园林“非透视”空间研究 》 张莎玮、杨 颋 《历史街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基于澳门历史城区近十年典型年份POI 数据的追踪 》
谢 倩、沈 康
《 图像·图形·画境:基于抽象认知实验的形式语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 韩如意、王 铬 《 过程与系统:景观生态学及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联动初探 》 何 伟、许牧川 《抽象与真实的对话:借鉴开放形式理论的空间基础教学实验 》 温颖华、杨一丁 《 地图的治理投射:明代闽粤地区的田制改革与舆图绘制 》 黎宇恒、何夏昀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环境设计与社会创新重点实验室作品 》
用户评论
这期《装饰》真的太棒了!封面设计感满满,里面的家居风格也越来越前卫了,好期待以后能看到更多大胆尝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文章里介绍的新材料和工艺,特别觉得那件艺术椅的设计很有创意!我也想要一个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真的,这期的封面设计我有点不太懂哎,感觉看着有些复杂了,希望以后能简单一些吧,比如像之前那样的大理石搭配,就很简洁大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装饰》杂志的摄影很棒,这期依然没有让我失望!特别是那个古堡的照片,拍得真的好精致啊,仿佛穿过时空一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注很久了,《装饰》杂志一直是我的灵感来源。 这期介绍的内容很全面,从设计理念到实际操作都分析的很透彻,对我很有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装修房子,一直都在找家居设计灵感。这期的《装饰》,恰好提到了很多新兴的风格,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这期杂志的内容有些过于商业化了,感觉不太有真实感,希望下次可以更多地关注一些小众的设计理念和手工艺的传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一篇文章《未来家居趋势》觉得很有意思,作者分析得很到位,我尤其同意他对智能家居发展方向的看法!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几年,《装饰》杂志的发展好像越来越像流行杂志了,失去了它最初的设计探索和艺术价值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设计师,《装饰》杂志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能及时了解最新的设计趋势和理念,这期介绍的许多案例都非常值得借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不是装修专业的,但还是喜欢看着《装饰》杂志里的各种精彩作品。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关于儿童房间设计的文章写的太过理想化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和预算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期杂志的封面设计很欣赏,尤其喜欢它所传达出的温暖和舒适感。 让人想要马上走进文中营造的空间之中。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装饰》杂志在后续的文章中,可以多关注一些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期杂志的封面让我有点分不清是家居设计还是一种艺术创作了… 有点过于抽象了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真的太好了,让我重新感受到了“装饰”的美学价值和内涵。 以后我会更加重视家居空间的设计和细节之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喜欢《装饰》杂志的这种风格,既能够满足我们对生活方式的探索,又能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不太了解设计的人来说,《装饰》 MAGAZINE 的文字描述有点太过专业了,希望能加入一些更通俗易懂的解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