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知识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排水与雨水)

大家好,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排水与雨水)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排水与雨水)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冷热水管——铜管或不锈钢管;

排水管——机制铸铁排水管;

尽可能使用电器通风口。如果条件限制,也应采用环形通风连接;

卫生间不需要有地漏;

高品质热水供应,打开水龙头3-5秒热水出炉; (积水长度不得超过5m)

独立淋浴应使用水量大、多次变化的淋浴喷头,淋浴排水应采用DN75。

排水支管梁避让安装说明:

每日最大生活排水量和每小时最大生活排水量的计算:

住宅建筑:供水0.85~0.90;

公共建筑:排水量=供水量;

综合建筑面积:住宅水量+公共建筑水量。

注:排水不包含绿化、道路洒水、冷却塔补水、水景补水;计算室外污水管道时,应适当考虑污水泵的排水流量。

屋顶通风立管排水能力Q(L/s):

有专用通风立管排水能力Q(L/s):

立管排水能力:

新报批规范的立管排水能力主要有两处变化:

塑料立管的减载效果与铸铁管相同。

负载值大大降低,如单立管5.43.2。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目前的数据存在哪些问题?

立管内流量与压力的关系及排水能力的确定。

沿立管的典型气压分布:顶部负压,底部正压;最大负压值大于底部正压值。

压力与水流量的关系:流量越大水流量越大负(正)压力值越大水封损失越大。

流量负载=40mm负压对应的流量。目前,流量负荷对应的负压远大于40mm水柱。

提高排水能力的措施:

形成负压的原因:空气芯在水流的拖拽下向下流动,进入支管的水在立管横截面形成水舌,使空气通过截面收缩,造成气流造成局部气压损失较大,压力突然下降。

谬论:水向下运动,空气向上运动;通风改善水流条件等。

降低压力、提高排水能力的措施:

设置通风管道——气流绕过水舌;

特殊接头(包括三通)——消除水舌,增加空气表面积;

螺旋提升管;添加吸气阀等

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UPVC塑料管具有最小坡度,在建筑高度紧张时具有优势:

排水管材质及接口:

建筑物内的排水管道宜采用:柔性接口机构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的管件;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及相应管件。

防火等级要求高、环境安静的场所不宜使用塑料排水管。

环境温度可能低于0的场所和连续排水温度大于40或瞬时排水温度大于80的管道宜采用金属排水管。

卡箍式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的卡箍材质和紧固件材质应为不锈钢。

建筑排水用塑料管材主要是UPVC管材,大部分采用专用胶粘合而成。螺旋管一般采用螺纹接头。

使用UPVC螺旋管时,垂直管道应采用螺旋管,水平管道应采用光滑管,连接管件及配件应采用螺旋管件。

采用UPVC螺旋管时,立管上的三通、四通必须采用侧向进水管件,横管接头宜采用螺母挤压密封圈接头或粘接接头。

排水管道及不宜设置场所的敷设原则:

建筑物内排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卫生器具到排水管的距离最短,管匝数最少。

立管应靠近排水量最大、最脏、杂质最多的排水点,尽量不要转动。

应明装,也可暗装于管槽、管井、管孔、管沟或吊顶内,但应便于安装和维护。在常年不结冰的地区,可沿建筑物外墙铺设。

排水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平管道与水平管道或垂直管道之间的连接优选为45倾斜三通或45倾斜四通,后面接下游三通或四通。

连接要求- 排水立管底部附近的排水支管连接:

注:1、当水平主管比与其连接的立管大一直径时,该距离可减少一级。

2、当塑料立管的排水能力超过铸铁立管的排水能力时,不宜按注1执行。

连接点下游至立管底部的水平距离(L)不应小于3m,且不小于1.5m;当底部排水支管的连接不能满足本款第二图要求时,应将底部排水支管单独排放。

与室外排水管连接时,排水管的顶标高不应低于室外排水管的顶标高。其连接处水流偏转角不应大于90。当落差大于0.3m时,角度不受限制。

当室内卫生器具或地漏面的地面标高低于室外检查井地面标高时,卫生器具的排水管不应直接与室外检查井相连。

不允许安装排水管的场所:

食品及贵重商品仓库、通风间、变配电间及电梯机房。

食堂、配餐厨房的主、副食品烹调、备餐区域、浴池、游泳池上方不可避免地存在条件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如果排水管下方安装托盘,则托盘横向应有凸起边缘,纵向应与排水管具有相同的坡度。末端应有管道通至地漏或排水沟。

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烟道、风道。当有条件必须穿越沉降缝或变形缝时,应在沉降缝处预留沉降量,并采用不锈钢软管进行柔性连接,待主体结构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安装。伸缩缝应设置伸缩缝。

没有埋在结构层内。当地下室必须埋设时,不得穿越沉降缝。应采用耐腐蚀金属管道。坡度应不小于一般坡度,最小管径不小于75mm,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洗口。

立管不得穿过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也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

不要穿过图书馆书库;不应安装在与烟囱相邻的内墙上。

不得通过档案存放区。

不建议浏览陈列柜或壁橱。

住宅卫生设备排水管道不应穿过楼板进入其他住户。

生活给水泵房内不应有污水管道穿过。

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上方不得布置排水管道,周围2m范围内不得设置污水管道。

间接排水及污染防治措施:

设备间接排水应排入相邻的盥洗盆、地漏、明排水沟、排水漏斗或容器中。间接排水管应有气隙。

当排水管跨楼层敷设且立管底部升高时,应在立管底部设置桥墩或采取牢固的固定措施。地下室立管与排水管连接处的转折处还应设置桥墩或其他固定设施。

通风管道布置:

添加了侧壁通风口、吸气阀和正压衰减器。

通气管分类、设置条件及连接方法:

通风立管系统:

建筑标准较高的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10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

环形通风系统(包括主通风立管或辅助通风立管)

同一支管连接有4个及以上卫生器具,且支管长度大于12m时。

同一支管连接6个以上厕所时。

当交叉支管的填充度超过最大填充度规定值时。

使用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或高层公共建筑。

家电通风系统用于对卫生和安静条件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同层排水系统:

1、浴室电器全部在地面以上,水平支管走在地面夹芯墙内,又称夹芯墙法。没有地漏。

2、降板或部分降板法:即在需要敷设排水交叉支管的区域,将结构楼板降低250~350mm。排水管安装完毕后,填充泡沫混凝土等轻质材料,然后做找平防水层。

3、分步方法:将浴室地板垫高,将排水水平支管铺设在地板上。

大多采用合流系统,减少排水管道交叉点。水平排水管与立管连接时,必须保证坡度。地漏应单独与立管连接或接口应靠近立管,防止其他电器排水时地漏溢出。

真空排水系统技术要点:

工作原理:大楼内的真空排水系统与飞机上的真空马桶类似,但规模较大,设备和控制复杂。

系统维持负压为-0.035~-0.06 MPa。

真空排水系统特点:

安装灵活,水平管道不需要重力坡度,节省空间。卫生间的位置不一定要上下对齐。卫生间下层不允许有排水管,甚至可以采用真空排水向上输送。

节水:真空马桶,一次冲水量1L。对于重力式马桶,目前的冲水量为6L。用空气和水冲洗。

卫生:正常运行时,管道无异味泄漏。它是一个全封闭的排水系统,没有透气管道,排水管道系统处于真空状态。

所选设备供应商必须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如真空控制阀应能正常工作30万次无故障),能够指导安装,具有系统协调能力,保证调试和正常使用,并能够提供备件和培训专业管理人员。

高层建筑排水:

高层综合体建筑区域排水。例如: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纵向分为三个部分:

最上层为公寓,中间为酒店,下层为餐饮娱乐场所。

排水区域可分为公寓区、酒店区、餐饮娱乐区三部分。

公寓卫生间排水在上层技术层收集、酒店卫生间排水在下层技术层收集、排放,餐饮娱乐分排水系统在底层单独收集、排放。

屋顶雨水控制标准排除方法:

给排水工程师在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屋顶雨水排除标准是:一般建筑10年重现期的雨水。

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50年重现期雨水。

排除方法或手段可以是下列之一:

所有这些都被管网系统消除了。

一部分由管网系统排出,另一部分由溢流口排出。

排水采用两套管网系统,其中一套排出溢出雨水。

三类屋顶雨水系统的共同特点:

降雨量小时,雨水口深度浅,流入量小。水平管道和垂直管道中的水流有自由水面(水面),大气压力(或接近大气压力)作用于水面,是无压流动状态。

降雨量大时,雨水入口水深增加,将入口淹没在水下并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水位升至女儿墙上溢流底部)。水平管和垂直管的整个横截面都充满了雨水。水流量为压力流量;

当降雨量较大而进水口又不能完全淹没时,管内水流处于非加压流和加压流之间的过渡流动状态,或简称为半加压流。

一个系统,无论是半加压、虹吸还是重力流,都是:

当雨水入口深度足够浅(如30cm)时,系统内无压力流;

水深足以完全淹没入口,系统转为压力流;

当水深不能封闭入口时,水流状态为过渡流或半压流。

每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不加压流动状态、半加压流动状态甚至加压流动状态。目前市场上的三种系统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将管道中的水流量控制在一种状态。

最大排水能力(非设计能力)与管径、排水高度正相关,排水能力相同。

各屋顶雨水系统的特点

建筑雨水系统的选择原则:

对于屋顶雨水排放,首选既安全又经济的系统。

安全。雨水系统应快速、及时、有组织地将屋顶雨水排至室外,并:

1)屋顶排水沟不得溢出或淹没室内。

2)室内地面无积水。

3)管道能承受正、负压而不变形、不泄漏。

4) 减少或避免屋顶溢流。

从经济上来说,在保证安全排水的前提下,雨水系统可以:

1)工程投资成本低,造价低,所用材料节省。

2)占用建筑空间高度少。

3)系统使用寿命长。

建筑雨水系统的选择:

建筑屋顶一般应采用65型、87型雨水斗系统。

对于长天沟的外部排水,应使用65型和87型桶雨水系统。

对于大型有屋顶的工厂、仓库或公共建筑,当悬空管道受室内空间限制时,宜采用虹吸雨水系统。

天沟外排水宜采用重力桶雨水系统。

当溢流设施的最低溢流水位高出雨水斗进水面10cm以上时,不宜采用重力流斗内排水系统。

当排水高度小于3m时,不应采用虹吸系统。

内部排水宜采用密闭系统。

阳台雨水不排入屋顶雨水立管。

当雨水斗和溢流口的设计不能阻止多余的雨水进入系统时,必须考虑压力效应,不能按无压重力流进行设计。

65、87(79)型雨水斗系统-计算部分:

新旧版本差异-雨斗DN100服务区域:

65、87型雨水斗排水能力:

新旧版本区别——立管DN100服务区域的异同:

雨水立管排水能力:

立管越高、管径越大,排水能力越大。

当DN100立管高度为12m时,水同时进入顶层和次顶层,立管排水量可达42L/s。

立管设计排水量为19~25L/s,留有足够的排水余量。

吊管排水能力:

Q=Av,v=R2/3I1/2/n

新旧版本的区别在于参数I:

老版本I—— 悬吊管敷设坡度。

新版本I——水力坡度:I=(h+h)/L

h——悬吊管末端最大负压(mH2O)为0.5;

h—— 雨水斗与吊管末端的几何高度差(m);

L—— 悬挂管长度(米)。

设计重点:

管道承受压力,有正压和负压。正压水灌试验,负压抗虹吸作用。雨水管道宜采用钢管、不锈钢管、承压塑料管等,管道及接头的工作压力应大于建筑物高度产生的静水压力,并应能承受负压0.09MPa。

内部排水应采用封闭系统;

多桶系统立管顶部无雨水斗;

雨水斗应与雨水立管对称布置;

悬管上雨水斗不超过4个;

设计重点:

吊管敷设坡度不应小于0.005;

悬挂管的直径可根据下游段的直径延伸至起始点并保持不变。

当一条吊管连接的多个雨水斗的集水面积相等时,可适当减少靠近主管的雨水斗的连接管,以平衡各斗的排水流量;

同一悬挂管连接的各雨水斗应位于同一标高;

不要指望溢流口能够排出超过设计流量的雨水;

设计重点:

当不同高度的雨水斗连接到同一立管或系统时,最低的雨水斗应大于系统立管或系统高度的2/3。

屋顶天沟(包括侧天沟)设置:

天沟的底部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设置斜坡。平坦的斜坡不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天沟坡度小于0.003时,雨水出口应畅通无阻

天沟深度应在设计水深以上留有防护高度。

天沟的长度一般不超过50m。通过水力计算排除设计流量时可超过50m。

天沟内的雨水斗应避免放置在天沟转折处。

天沟不应跨越建筑物沉降或伸缩缝。

天沟内应设置溢流设施。

虹吸屋顶雨水系统:

与冷却塔回水类似:三个桶为集水盘,水返回集水池。

三个桶和托盘中的水量要均匀。水少的就会溢出,所以各节点的压差要尽可能小。应尽可能利用水的势能,减小管径;应控制负压和真空值。

虹吸系统并不神秘,大家应该都会做水力计算。

每个管段节点都需要进行压力调整计算。

系统的流量负荷、管道材料、管道布置等均考虑水流压力的影响。

采用承压金属管道和接口。使用承压塑料管道时,应能承受0.09MPa以上的负压。

对于集水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大型屋顶,宜安装2个或2个以上独立系统单独排水。

不同高度和形式的屋顶应使用独立的系统分别排放。塔楼侧壁雨水和裙房雨水应独立排放。

管道敷设坡度小或无坡度、管径小,是大型屋顶建筑节省建筑空间的主要优点。

天沟内应安装雨水斗; DN50雨水桶可直接埋在屋顶,宜采用带集水桶的雨水桶。

雨水斗应与雨水立管对称布置。

对于多个雨水斗相连的系统,雨水斗不应安装在立管顶部。

当立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时,应设置检查口,其最大间距不宜大于30m。对于金属管道,检查口设置与87铲斗系统相同。

立管应设有过渡段:

(1) 过渡段应位于系统末端。

(2)过渡段下游管道宜设计为重力流管道。

雨水斗的最大排水能力与65、87斗相似,但设计排水能力没有余量,取最大值。

超过设计流量的雨水必须使用溢流设施,溢流设施是不可缺少的。

系统水力计算:

1、每桶设计流量为6L/s;

2、系统总高度与管道直线长度HT=8+0.5=8.5m;

至过渡段且不低于地面L=8+1+9+9+3+0.5=30.5m;

3、估算总等效管道长度,直管长度为1.6倍:

LE=30.51.6=48.8m

4、预计水力坡度:i=HT/LE=8.5m/48.8m=0.174

选择管道直径、水力梯度和流量:

根据流量和估算的水力梯度,在地图上选择管径和相应的水力梯度,并注意流量不应小于1m/s。

管段1-0:18L/s,估计i=0.174

选择D=110mm,对应实际i为0.065,流量为2.3m/s。

若将2-1-0管径缩小一尺寸,选用DN90,则系统总水头损失为8.04m,出水口剩余水压仅为0.45m,不足1m。

6.检查立管DN

75 90

高温3m 5m

7. 根据选定的DN 确定管件的等效长度和管段的计算长度LE。

8、根据坡度i和管段LE,逐步计算管道水头损失i、LE和端头水头。

9、检查节点压差,应符合:

当DN75时,Pi10kPa;

当DN100时,Pi5kPa。

例如点2分别为-5.81和-5.98m水柱,压差值小于0.5m水柱或10kPa,满足。

10、检查系统出水压力:3个雨水桶至系统(末端)。出口剩余水压分别为1.35、1.24、1.18m水柱,均大于1m水柱,满足要求。

11、检查最大负压:最大负压为-6.13m水柱,满足真空度要求。

65、87桶与虹吸雨水桶对比:

结构:均具有阻气顶和整流栅(防涡流)。 65、87的桶没有下沉腔,其中一种虹吸桶也是如此。

水力性能:特性曲线相似,最大流量时斗前水深相似(无沉室)。

重力流屋顶雨水系统:

根据规范第4.9.14条规定,不同设计流型的系统应采用相应的雨水斗,重力流系统应采用重力流雨水斗。

注意:

重力流雨水斗无法控制自由堰流和重力排水流型;

重力流管道系统也无法控制重力流状态;

一旦流量超过附着壁膜流的极限流量,立管内的膜流就会变成

状态立即转变为过渡流状态或半加压流状态,增加通风立管(进气性能比重力流雨斗好得多)也无济于事。

工程设计无法控制重力流状态

屋顶溢流口的高度一般比屋顶高20~30cm,会高于雨水斗淹没流入水位。当雨水面达到溢水位时,斗前水位已高于断点水位,雨水斗的流入量几乎充满管流。

雨水超过设计回水期进入重力流系统后,系统内的流态将转变为半压流甚至压力流,产生显着的正压和负压,导致负压区的塑料管道发生塌陷和塌陷。室内检查井爆发。损坏水甚至管道系统。重力流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非重力流条件和压力影响。

当重力流雨水斗系统的设计考虑到压力效应,即非重力流排水条件时,发现系统的设计条件变得与传统的87型雨水斗系统非常相似:

还必须使用能承受正压和负压的管道;

它还必须设计为封闭系统(担心洪水的地方);

还要考虑压力对雨水斗流量的影响等。

重力流系统所声称的优点已不复存在。

当重力流雨水斗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到压力效应,即非重力流排水条件时,该系统所声称的优点就不再存在。与65、87型雨水斗系统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1)立管的排水能力可由壁膜流公式计算;

2)使用大量的雨水斗、大直径或大量的吊管、立管,消耗大量材料。

管道消耗加倍只会导致雨水立管的公式计算(事实上,设计者仍然查表)。这是不值得的,也是违背国家节约材料的政策的。

生活排水单根立管最大水流量数据不是用公式计算的,而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65、87型雨水斗系统的流量数据经测试也正常,规范不应对其歧视。

雨水提升系统:

下沉庭院、室外下沉广场或下沉地面应设置雨水进水口,将雨水排入雨水收集池。

地下室汽车坡道和地下室窗井的雨水收集盆宜设在室内。

收集室外雨水的集水池应位于室外。

水池容积与水泵流量的关系:

容积大,泵流量可小;

体积小,水泵流量大,最大降雨强度5分钟,

当积存的雨水回灌到室内造成严重损失时,水池的容积必须能够储存雨水至少5分钟。

建筑物和社区的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径流量:

(1)雨水治理径流量总量按下式计算:

W=10c hy F。

式中,按表采用降雨量c,并根据地面类型加权平均计算平均降雨径流系数。

(2)设计降雨重现期

雨水渗透系统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年。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应持续1至2年。雨水储存及排水系统的使用年限应为2年。

(3)设计降雨厚度

降雨量hy以日为单位计算。根据当地过去10年或更长时间的降雨统计数据确定。

各地区的水文手册都有当地的降雨量数据。

年平均24小时最大降雨量:

(4) 流域面积

指社区内所有硬化表面的面积,包括屋顶、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景观水面也包括在内。

集水面积根据集水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基本思想:W渗透(1天)+W再利用(3天)10chyF

雨水收集及再利用:

雨水回用水质标准:

再生水的重要区别:BOD 与COD

雨水收集系统:

当系统中设置排水设施时,排水设施所服务的每个雨水出口至该设施的管道长度应相似。

当雨水蓄水池位于室内时,雨水收集管应设有超控管,通过重力排至室外,超控转换阀可自动控制。

将屋顶雨水输送至室外蓄水设施的室外水管,可采用检查口代替检查井。管道设计流量的降雨重现期可根据雨水库的设计重现期确定。

初期径流雨水处理:

屋顶收集:排水装置应在室外。安装在室内时,应密闭。废水池应靠近雨水蓄水池。当储水池设置在室外时,废水池不宜设置在室内。

径流厚度可采用23毫米,地污流可采用径流厚度35毫米。

初始径流流量按下式计算:Wi=F

废弃的雨水可排入雨水排水管或污水管。也可排入现场绿地。排入污水管时,确保污水不回流至废物处理装置。

渗透废弃井应符合:

1、井体及填料层有效容积不小于废弃流量;

2、位置距建筑基础不小于3m;

3 渗透排空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雨水储存:

(1)常用储存设施:景观水体、钢筋混凝土水池、各种成品水池、水箱等。

(2)景观水体宜作为蓄水设施,水面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间宜作为蓄水容积。

(3)水库、储罐宜设置在室外和地下。室外地下水库(罐)的检查口应设有双层人孔盖,防止人员掉入其中。

(4)水库可兼作自然沉淀池。兼作沉淀池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进水端布水均匀;出口端避免扰动沉淀物;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设置应保证水流不短路。

雨水蓄水池应设有溢流装置。当安装在室内且溢流水位低于室外地面时,应安装自动提升设备,以排除溢流雨水。降雨强度应按50年5分钟降雨重现期设计,不应小于雨水收集屋顶的设计重现期,并应设置溢流口。打电话叫警察。

雨水储水池应与中水原水调节池分开设置,水质单独处理。

水库蓄水量计算:取下列2个值中较小者:

收集面每日径流降雨量,雨水供应管网3Qd。

计算示例:

某小区屋顶面积3.45m2,其中70%用于雨水收集,回用于小区杂用水;

杂水管网系统Qd为449.1m3,其中冲厕206.6m3,绿化浇水210m3,洗车32.5m3。采用小型市政灰水补水;当地1a重现期最大日降雨量为55毫米。

需要确定项目的规模。

(1) 日雨水径流量:

若屋顶降雨量c为0.9,则日雨水径流总量为:

W=10chyF=100.9553.4570%=1195.4m3

(2)废弃降雨量按2mm计算:Wi=1023.4570%=48.3m3

(3) 储层容积

水库有效容积为:1195.4-48.3=1147.1m3

雨水管网:Qd=449.1m3,3Qd=3449.1=1347.3m3;以较小者为准,即1147.1,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1150m3。

(4)雨水处理设备

雨水用于冲厕所、洗车,需要过滤。处理规模按日用水量确定:=449.1/24=18.7m3/h。

用户评论

淡抹丶悲伤

终于有了这么全面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以前做这些设计总是摸索很多,现在看这个就感觉思路清晰了!尤其对雨水收集和处理那部分讲得非常到位,希望能借鉴一下实践经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小白,这份手册对我来说太有用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知识其实很基础,但是掌握起来还是需要一些指导文档,希望能多看到更多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应用的讲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我觉得这个手册的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大多数常规建筑给水排水相关的设计知识。对于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的设计师来说,或许能够参考一下这部分技术标准,但更需要的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如果能包含一些新的智慧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案例,那将更加有价值!现在城市的排水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希望能看到更多创新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聽風

下载了手册看了看,感觉还是比较详细的,尤其是对排水管道的选择和材料做了详细的介绍。作为一个在施工现场工作的工人来说,这份手册对我很有帮助,可以参考一些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安я

标题说的很直白就是 "排水与雨水" ,我更想知道这个手册是如何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毕竟现在很多智能建筑都注重智慧排水系统的应用,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个方面,那就太棒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〆mè村姑

以前做这些设计的时候总是觉得资料不够全面,这本《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终于满足了我!特别喜欢里面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排水系统设计方案的总结和对比。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我是一个从事环保工作的专业人士,我觉得这本书内容确实很实用,特别是针对雨水收集再利用这一块,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希望以后能够更新一些最新的技术和政策,跟进时下环保理念的变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份手册对于刚入门建筑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太棒了,它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给水排水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方法。希望能看到更丰富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我对这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的想法是肯定支持的!但我觉得内容可能需要更加细致深入,例如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排水系统设计,以及对特殊地理区域的设计方案等细节。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加全面的修改和更新版本。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以乔木

书中的文字比较专业,对于 layman 来说不容易理解,可以考虑加入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和案例说明,这样更易于被大众广泛应用和传播。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设计手册内容很详细,从基础知识到具体实践都涵盖了。我用这本书来辅助自己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感觉非常实用!希望作者能够以后出一些配套的学习资料,例如视频教程,更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我主要关注的是雨水收集的部分,感觉手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可以让我获得很多启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净化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和技术实践分享.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熟悉看不清

作为一名工程师,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系统性非常重要。这份手册确实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相关规范和标准,方便我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希望能够定期更新,跟进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标题说的是 "排水与雨水" ,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地表排水系统的设计,以及对洪涝灾害综合防治策略的探讨,这样才更能适应我们现在城市面临的水利挑战!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这本书很适合作为建筑学生、实习人员和新入行的设计师入门学习参考。 能够系统性的了解给水排水设计的知识和理念,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希望手册可以加入更多关于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例如如何利用节能材料、提高用水效率等等,这样才能更加符合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总的来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对于从事建筑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 我建议所有建筑专业学生和从业者都要了解和学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