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知识

仿瓷餐具 上半年科普宣传工作实现“三个提升” | 仿瓷餐具真有毒吗? | 乌兰察布市科普创新号 [2024.06.17]餐具仿瓷品牌

【陨落巨星的风采永垂不朽】他一生干了三件事,一生只做了这三件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创始人王永志

(滑动阅读)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消息,中国工程院机械和交通工程学部院士王永志于2024年6月11日逝世。

火箭学院第六任院长王永志,是一位一生无悔的航天科技巨人,被誉为“战略家、科学家、实干家”!他为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火箭的成功发射贡献了智慧;在我国中程火箭、洲际火箭的研制中开拓创新,倾注了全部心血;担任过多种型号火箭的总设计师、总指挥,留下了辉煌的战绩;他是“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技术骨干,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驱,为我国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永志,1932年11月生,辽宁省昌图县人,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航天工业部第六届火箭研究院院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兼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战术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被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驱”。

谈及人生和事业时,王永志曾激动而自豪地表示,感谢祖国给予他机会。他的一生有幸与其他航天员一起做了三件令人欣慰的事:把火箭准确地送往需要的地方、把卫星送入各个轨道、把中国人送入太空。

他加入“创业”行列,成为第一代战略火箭的主要技术骨干。

1961年,王永志留学归来,进入火箭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此时正值我国火箭航天事业起步,他随即投身于我国第一代战略火箭的研制,并在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些老科学家博大精深的知识、严谨求实的作风、敢为人先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让王永志受益匪浅,帮助他在工作头十年迅速成长为我国第一代战略火箭的重要技术骨干。

△小伙子王永志(右一)正在改进中短程火箭的设计图

1964年6月底,中短程火箭总体设计组组长王永志首次深入沙漠戈壁,执行发射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短程火箭的任务。但由于高温,推进剂膨胀,无法灌入足够的燃料,导致弹头达不到计划射程。当时,年轻的王永志勇敢地敲开钱学森的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被采纳。经过反复改进,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短程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火箭工业从此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王永志敢于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他的创新路线和逆向思维得到了同事的赞赏,也得到了钱学森的关注和肯定。

从1964年担任中短程火箭总体设计组组长、中程火箭总体设计处副主任,到1969年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王永志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锻炼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能力,管理经验也日趋成熟。

197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认为王永志有足够的能力担任第二代战略火箭总设计师,便建议由王永志主持。从此,王永志有了更多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王永志在深入系统总结第一代火箭研制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第二代液体远程火箭总体技术方案,首创了按研制阶段实行设计评审、不允许问题转入下一阶段等多项管理制度。他从全局出发,将可靠性量化指标纳入火箭研制技术指标之中。王永志创立的这种标准化管理模式影响深远,至今仍在使用。

1978年至今的十年间,王永志经历了我国远程火箭两代升级:第一次是第一代液体火箭升级为第二代;第二次是液体火箭升级为固体火箭。他都是两代火箭的首任总设计师,并制定了深远而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成为新一代远程火箭技术的领军人物。

将卫星送上太空,让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迈上新高峰

在第二代远程火箭的研制中,技术、管理、思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此外,王永志在具体技术工作中具有很强的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发展规划、宏观决策等管理工作上也有独到的见解。1986年,王永志被国务院正式任命为火箭研究院第六任院长。

王永志出任院长后,立即组织团队对国内外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看到国内市场对航天产品的需求并不大,他和院领导班子就下定决心,要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王永志在火箭学院第二次党代会上作报告

为了满足国际市场对最大推力8吨级火箭的需求,王永志提出了放弃串联方式、采用水平并联捆绑方式、增加4个助推器来增加火箭推力的新思路,将运载能力由2.5吨提高到9.2吨。利用这一思路研制的火箭型号,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二号捆绑式”)。王永志的思路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王永志审慎的判断、果断的决策、敢为人先的勇气也为人们所称道。

△长征二号F火箭示意图

1988年11月1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正式签署“澳星”发射服务合同,尚在设计阶段的“长征二号F”火箭打开了市场。这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商业发射合同。合同内容复杂,要求苛刻。美方要求,第一,中国必须在1990年6月30日前完成一次成功的发射试验;第二,在任何时候,只要美方认为中国不能发射或者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能够按时发射,美方有权随时终止合同,并罚款中国100万美元。

仿瓷餐具_餐具仿瓷餐具安全吗_餐具仿瓷品牌

承担着巨大的政治、技术、经济风险,在王永志的带领下,火箭学院全体干部职工勇挑重担,打响了研制感动中国、震惊世界航天界的“长征二号F”火箭的战役。

500多个日夜,18个月,24小时不间断,在王永志等院领导的带领下,44万多张设计图纸,120多个工艺攻关项目,5000多套专用工装,几十个段、十多万个零部件,300多次大型地面试验,20多个技术难题,顽强攻克。1990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捆绑火箭——“长征二号Fun”火箭,终于提前一天屹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员创造了18个月研制新型火箭的国际航天新纪录。

△长征二号F火箭首飞成功

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Fu火箭成功发射了奥沙特。长征二号Fu火箭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迈上新的高峰,为我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其中掌握的关键技术也被其他型号借鉴。长征二号Fu火箭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人能力的积累,是实力的展示,是信心的体现,更是中国航天人开辟天际写下的新誓言。王永志曾多次表示,长征二号Fu火箭使我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2.5吨提高到9.2吨,几乎增加了4倍,具备了发射载人飞船的能力,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由于王永志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航天工业部奖励该型号火箭研制和“澳斯塔拉”号发射作出贡献人员的决定中,他被排在了第一位。

他60岁创业,成为首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1992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年,对王永志来说,也是一段新的征程。1月,中央特委召开第五次会议,决定从飞船入手,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作为可行性论证组组长,王永志创新性地提出了“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三步走的后续任务衔接方案。很快,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和“三步走”方案就得到了中央特委和中央领导的批准。9月21日,经中国政府批准,代号为“921”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王永志(中)与长征二号F火箭总指挥黄春平(右)、总设计师刘竹生(左)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合影

11月,已步入花甲之年的王永志被中央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此时,再次“创业”的王永志正好60岁。这期间,他大胆创新,在关系到实验成败的一些重要时刻及时作出决策,如将主着陆场由河南黄河泛滥区改为内蒙古草原、发射场采用“三纵一远”新模式、提出飞行轨道设计要求等,为七大系统方案设计工作的早日实施铺平了道路。

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王永志经常深入一线与科研人员切磋琢磨,帮助各系统制定自主创新、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他完成了具有自主故障诊断和逃逸控制能力的长征二号F火箭研制方案、三舱航天器研制方案、陆海基S波段统一空间测量与通信组网方案……这一系列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自主创新成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完成航天员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国家。

此后,“神剑”每次起飞都给世人带来新的惊喜:首次多人、多天的载人飞行,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第一架目标飞行器,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第一个航天课堂,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一次太空会议……

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完成三步走计划,所有任务均获得成功。看到如此骄人的成绩,王永志十分欣慰:“我们一直都很安全。”

几十年来,王永志把一生奉献给国防科研和载人航天事业,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不仅让中国人飞上天空、登上月球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为后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几十年来,王永志为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和运载火箭的发展,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荣誉:

1978年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全军重大专业技术贡献奖。

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46669的小行星被命名为“王永志星”。

2017年6月12日,入选“八一勋章”首批候选人。

2019年9月,荣获“最美丽奋斗者”称号。

这位明星已去世,但他的风格依然存在

“使命因为艰巨所以光荣,人生因为奋斗所以光荣”这句著名的航天格言,将激励无数航天人艰苦奋斗、奋勇奉献,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编号为46669的小行星——“王永志星”将在浩瀚的宇宙中发出永恒的光芒!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