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如厕困难,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浦东新区首批对4座示范公厕进行适老适童改造。
静安区中兴公园公厕。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静安区中兴公园公共卫生间经过改造,划分成人、儿童不同区域,为不同人群提供独立的如厕空间;室内公共区域辅助通行扶手从公共卫生间入口一直延伸至男女厕所、洗脸盆等区域,门槛与地面均打磨平整。
位于徐汇区肇嘉浜路的天平路公厕,除常规的男女卫生间和第三卫生间外,还专门设置了普通卫生间,使男女卫生间比例可调,满足市民高峰时段的如厕需求;普通卫生间拥有独立外开门,可24小时开放,满足市民夜间如厕需求。
据统计,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25%,65岁及以上人口占18.7%,老年人口已达550万人,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深。作为体现城市温暖的重要空间载体,老年及儿童友好型公共卫生间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和儿童的如厕质量。
为推进新时代老龄工作,构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今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将“卫生公厕适老适童改造”列为今年为民实事项目,安排完成200座卫生公厕适老适童改造,其中改造示范公厕不少于16座(每区至少一座)。目前,全市16个区均已进入改造施工阶段,全市已完成近百座卫生公厕适老适童改造。其中,黄浦、静安、徐汇、浦东作为全市首批示范公厕已完成改造,为全市适老适童改造发挥了引领作用。
天平路、肇嘉浜路公厕。
推进标准发展
今年,上海市绿化美化局牵头成立项目工作组,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卫生公厕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的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卫生公厕改造要与无障碍厕所、第三厕所、普通厕所相结合,确保至少有1间独立厕所满足老年人和儿童的如厕需求。
我市正在对卫生公厕进行改造,使其更加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使用,针对交通安全、行走辅助、独立如厕、优化服务等四大类30个条目的要求和规范如下:
交通安全方面,通过改造无障碍坡道、拆除门槛、加宽大门、改善视觉观感、加装防撞护角或防撞条及警示牌、地面防滑处理、地面高差处理、改造卫生间门等措施,确保老年人、儿童及特殊群体通行安全、如厕安全。
在辅助行走方面,主要在入口至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厕所有高差、走廊、过道的地方安装扶手,方便老年人通行。另外,完善无障碍设施布局,在公共卫生间出入口附近设置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厕所,减少步行距离。
如厕体验方面,采取改造门把手、配置儿童马桶、加装马桶扶手、加装紧急呼叫按钮、改造冲水设备、改造低位洗脸盆、增设相关辅助设施设备、加装儿童马桶座卫生装置等十余项措施改善老年人、儿童的如厕体验。
在服务优化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增设标识牌、安装婴儿冰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配置语音提示功能、设置休息区、提供手杖、轮椅或助行器等措施,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温馨的如厕环境。
为方便市民识别老年、儿童友好型公厕,工作组研究制作了老年、儿童友好型公厕标识,要求改造后的卫生公厕统一标注标识,并纳入老年、儿童友好型改造工程验收标准。
开展实地调研,听取民意
工作组对全市各区示范性公厕选址改造工作进行现场调研,并与区管理部门、公厕养护企业、公厕协会、公厕设施设备研发生产企业等进行座谈,对各区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的改造进度、示范性公厕选址、公厕内部布局、设施设备配置、标志标识等进行指导协调。
为选出各区老年人儿童适配公厕最佳位置,各区管理部门组织市民现场座谈,广泛听取市民对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并充分考虑公厕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因素,科学合理规划,确保改造后的公厕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近期,浦东新区、杨浦区相继召开多场老年人儿童适配公厕民主协商座谈会,就老年人儿童适配公厕改造地点选择、硬件设计细节、长效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上南路800弄公共厕所。
浦东新区将上南路800弄公厕定位为该区域改造示范公厕,改造后的公厕配备了全流量扶手、高低洗手盆、高低坐便器、婴儿护理板、三厕电动推拉门等设施,除常规的男女厕所和三厕外,还设置了专用卫生间,配备轮椅、手杖、助行架等工具,为不同人群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如厕服务。
旧校场路43号公共厕所。
黄浦区对旧校场路43号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全区示范性公厕。改造后,调整了公厕入口无障碍坡道角度;增设拐杖、助行架;每个厕位配备SOS紧急呼叫铃;第三卫生间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和成人座椅、可折叠婴儿支撑板、儿童马桶,儿童洗脸盆配备可爱夜光圆镜、北极熊造型水龙头。为方便老年人如厕,安装了具有自动翻盖、自动冲水功能的马桶,并配备电动扶手,提供全方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