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美的工厂如何数字化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美的工厂如何数字化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记者/王子慧
摄影/张磊
作为传统家电制造企业,拥抱数字化给美的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向南行驶,前往顺德的途中,两侧路过的整齐的工业厂房和商业建筑形成了某种缺乏美感的一致性。你找不到区域的界限,也看不到任何田园风光。这会让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对窗外的风景不太感兴趣,但对于深谙商业运作的人来说,这风景背后的经济动力可能比顺德的美食更让他们着迷。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它位于广州市和顺德市之间。从外在意义上看,它更接近“镇”概念中的“市”,而不是“乡”概念中的“乡”。除了大量的工地和工厂外,整个小镇还有不少于10栋采用玻璃幕墙的高层办公楼。通过广佛线北部连接广州地区的地铁正在建设中。几乎所有各大顶级商业品牌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这当然得益于当地发达的营商环境。从数据上看,北滘镇在“2019中国百强小镇”中排名第16位,拥有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与房地产公司碧桂园的项目分布在全国各省市不同,家电制造商美的在当地的影响力更强。除了总部大楼和几家工厂外,北滘镇还有以“美的”命名的街道、社区和公交站,更不用说为美的周边提供上下游服务的数千家供应商了。
40年前,中国家电产业开始围绕顺德及其周边的中山、三水等地崛起。美的、格兰仕、容声、科龙等一大批家电制造企业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并长期占据中国前五名。超过三分之一的家用电器产量。到新世纪前十年,依托庞大的本土家电市场,中国家电业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家电产业链。此后,中国家电行业逐步告别过去低成本扩张的竞争市场环境,进入结构转型阶段。
机械臂在当前的家电制造领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天,当我走进位于北滘镇南部的美的微间隙事业部磁控管工厂时,看到的却是与10年前完全不同的生产场景。工厂有两层楼。外观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一楼入口处只有一面墙的大屏幕。屏幕分为十几个部分,良率、故障率等数字不断变化。跳上它,号码将转发给相关工作人员。再往里面走,就真正进入了制作过程。在装配线的一开始,我看到了一个三四米高的机械臂。它正在将前面堆放的原材料筐移动到向前移动的传送带上;不远处有一个红外扫描仪,当每一篮原料经过它面前时,它会自动扫描篮子侧面的条形码,并将相关信息自动输入系统。自此,生产过程开始在系统的记录和控制下一步步有秩序地展开。
徐念恩带我参观了工厂,原材料从那里被传送带送到二楼的起点,经过26种材料的加工和焊接,最后汇聚到工厂的13条流水线上。一楼,形成“U”形的生产流程。各环节的主要劳动力基本上都是机器。徐念恩说,他们在2015年左右对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自动化改造,现在每条生产线总共只需要10个人。在此之前,包装和堆放货物等任务必须由人类完成。 “一个人要堆放微波炉,一天要堆放3000 个。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他告诉我。
刘辉所在的美的维清事业部已经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很多决策不再需要人类来做。
美的微波炉事业部制造中心总监刘辉,是美的微波炉整体制造的负责人。他告诉本刊,从2000年美的生产第一台微波炉开始,到今天,美的已占全球微波炉产量的48%。美的在微波炉方面的产品设计变化不算太大,主要体现在一些功能的叠加上,比如目前流行的微波炉、烧烤、蒸汽混合微波炉。但在制造方面,刘辉觉得变化太大了。
“孤立的工作”是刘辉用来形容过去工作方式的词。所谓“孤岛”,形象地体现了工作环节的碎片化。 “以前,我们工厂是划分功能区的,完成一道工序后,这批货物就统一发往下一道工序。”刘辉说,“在这个过程中,物资基本上都是由工人推着小车搬运或者是叉车来运送,每个功能区可能相隔十多米到几十米。这会导致你不知道怎么办。”很多生产材料都在哪个工序,因为工人们很可能根据就近的原则看到这里的材料就用它。”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信息的孤立性。刘辉表示,过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相应的产品并没有具体的标识。他们不知道这批物资来自哪条生产线,也没有追查信息的可能。一旦流程出现问题,没有办法快速准确地知道问题是什么。
在美的看来,数字化更多体现在生产链变化背后的逻辑。
体系:一套标准
所有这些生产变革始于2012年。留着光滑短发的周晓玲现在是美的集团的IT总监。曾就职于一家国际咨询公司,2006年加入美的,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她表示,2012年那个时间点,不仅是美的,整个家电行业其实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由于像美的这样的传统大型家电企业原本是依靠渠道销售模式,电商的兴起对传统家电行业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周晓玲表示,“另外,当时市场上出现了家电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的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美的当时确实经历了下滑。”这更多的是数据中显而易见。 2012年,美的集团营收较上年锐减三分之一,至300亿元出头,产品利润较上年严重下滑。
在随后的采访中,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一针见血地总结了此前中国家电行业成功的因素:低成本、规模化。 2011年,美的拥有员工20万人,产品型号超过2万种。它依靠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和庞大的人口走上了成功之路。而当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过去传统的打法开始失效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2012年,美的提出三大转型方向: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化运营。第一步是从规模和结构中减去。周晓玲告诉本刊,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间,美的关闭了国内外十几个生产基地,砍掉了大量低利润产品型号,员工人数从20万人减少到10人。大约10,000。这使得美的成为一家不那么臃肿的公司。
更深层次的内部转型需要改变公司的运营基础,即从制度层面入手。作为一家综合性家电制造企业,美的的产品线几乎涵盖所有家电品类。仅刘辉的维清事业部就生产微波炉、烤箱、吸尘器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如此复杂的生产需求带来了内部系统的万花筒,这也让数字化转型之前的美的显得有些混乱。周晓玲表示,2012年之前,由于公司处于快速、粗放的增长环境,美的内部生产管理体系非常混乱。 “当时我们有10个业务部门,每个业务部门都用自己的一套系统,光核心ERP系统就有6个,其他核心系统总共有100多个。”周晓玲说,“所以当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美的存在三个不统一:制度不统一、流程不统一、数据不统一。”
不仅不同业务单元的系统不统一,同一业务单元内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系统也各自独立运行。刘辉记得,刚进工厂时,制造过程是“人对人”,订单都是纸质的。一个生产环节完成后,还要通知下一个环节。虽然有一个系统来管理它,但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相互联系。 “比如我们的生产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不统一,如果生产材料不到货,整条生产线就停在那里,几十个人就动不了。”生产数据要到一天后才能获得。数据甚至可以每周或每月提供。
在粗放式发展的时代,不团结造成的损失还是可以接受的。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用系统对整个公司的生产流程进行集中管理成为转型的起点。于是从2012年底开始,美的内部IT部门1000多人开始开发一套可以管理全公司生产的内部系统。 “我们当时对行业进行了研究,发现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打造出如此庞大的系统,完全颠覆原有的系统。”周晓玲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压力有多大。
起初,他们选择与美国的系统服务提供商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他们逐渐发现了中美家电制造的差异。周晓玲记得,一开始他们尝试了美国提供的生产计划系统,但给出的计划总是不准确,有的计划经常延迟20多天,导致他们无法按时交付。后来他们自己研究后发现,这个差异就是中美家电制造业的差异。 “因为欧美家电制造企业多做组装工作,其零部件加工基本都是外包,很少自己做这项工作,而中国家电企业通常深度参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所以它的一些规划逻辑可能不是特别合理。”
随后,周晓玲和她的同事飞往美国,向对方报告了这个问题。美国人可以理解,但解决办法是告诉他们能不能把物料清单变成一层,也就是把多层加工的逻辑变成只是组装加工。层。 “我告诉他们,其实你们应该研究中国企业的制造逻辑,因为中国企业就是这个时代制造企业的样本。我们会从原材料开始加工,直到它们最后成为成品。我说这个这个这才是制造企业应该有的样子。”
周晓玲现任美的集团IT总监。她是美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与者。
订单式柔性生产
美的的改变并不是这家公司的突然觉醒。事实上,随着2012年前后整个家电行业遭遇的行业变革,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很多龙头企业都在做类似的事情。例如,美的的竞争对手格力也在2012年左右开始了类似的系统改造工作,并在随后的几年推出了自己的生产管理系统。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总结认为,2012年以来,中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开始提高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其中,海尔、长虹、创维、美的、海信等十几家企业先后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项目。
一线工厂对于内部制度的改变最有发言权。刘辉表示,现在,从供应商方到自己的配件、最后组装再到最后出货,基本上都是在一个系统中连接起来的。 “比如我4点收到订单,需要5点生产,我打开系统就可以看到我需要的材料是否到位,如果没有,我们就会知道是否到位。”显然被困在供应商或物流部门。”
由此产生的生产力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2015年,美的营收终于扭转了前几年的颓势,回到了2011年的巅峰状态,净利润是当时的三倍。但当年年底,集团内的系统更换时,来自互联网行业的“美的新员工”吴海泉却觉得还不够。 2014年1月,美的集团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开始以真正认真的态度面对这一新的销售渠道。此前曾在腾讯和第一号店负责电商业务的吴海泉于今年下半年受邀加盟美的。开始负责这项新业务的运营。
从数字互联网行业进入相对传统的家电制造行业后,吴海泉发现美的内部系统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接口仍然“有点傻”。 “因为它是一个to B系统,主要是根据生产调度需求,当时还是资源驱动的模式。比如今天生产了一批货,那么他要面临的压力“每天的订单量可能只有几百个”,吴海泉解释道,“当我们开始做电商,直接面对消费者时,订单数据就变成了几十万甚至几十万。”百万,订单汇聚。当情况非常碎片化时,需要将原来基于资源调度的生产模式转变为订单驱动的模式。 ”
吴海泉出身于互联网公司,电商渠道的发展也深深影响了家电制造业。
多年来,国内家电行业的传统销售模式就像圣诞树一样层层划分。主机厂基于传统渠道销售进行大量生产,然后省级代理商到下级零售商备货销售。在这个模型中,生产计划和实际销售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主要考验的是库存和销售能力。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新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家电企业发现自己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似乎太远了。周晓玲表示,美的发现过去“有什么产品就卖什么”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我们应该做的是,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为此,美的决定直接聚合各零售商的订单,进行多批次、小批量的柔性生产。用一个更形象的概念来概括,可能就是“按订单生产”。
生产模式的转变是艰巨的,需要整个集团的全面转型。率先进行系统改造的家用空调工厂成为美的此次内测的第一个产品。王晓金是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广州工厂总经理。他说,以前他们是按照大计划进行大规模生产,比如一次生产几万台,但现在每个订单都是几百甚至几十台;以前,生产线一天不需要改变,但现在每小时都要改变,甚至每小时改变几次。
为了实现这种柔性生产,除了调整产线布局之外,美的主要做了两件事。在产品制造方面,他们对生产线进行了平台化、模块化改造。王晓金以家用空调为例表示,虽然其产品系列不断增加,但产品平台逐年减少。他们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基于两种平台化的产品模型来开发和扩展的。这样一来,虽然产线变更次数增加了,但由于需要更换的设备并不多,因此缩短了变更时间。现在他们更换生产线只需要48秒到一分半钟,整体订单发货时间从过去的20天缩短到9天。
下游,物流层面的变化更大。与吴海泉一样,张亚明也于2015年加入美的,负责电商业务,现担任美的物流子公司安得智联的产品中心总监。此前,他曾在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物流工作。他告诉本刊,过去家电企业的物流流程非常繁琐。下线的货物随时送到集团基地仓库,然后仓库根据客户订单运出,装上卡车,发货。在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下,由于他们在排产时知道订单属于谁,所以现在40%的订单已经“直接下线发货”。货物生产出来后,不需要进仓库。直接装车开往目的地,至少省去了装卸环节和大量的库存面积。
“这种物流模式对信息的透明度和传输的及时性要求非常高,这是人工无法想象的。”张亚明告诉本刊,“得益于整个集团IT系统的整合,我们在生产开始前知道订单什么时候下线,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时间提前准备车辆,赶往指定地点提前尽快提货。”
王小金所在的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广州工厂是美的最重要的数字化转型实验基地之一
数据驱动的效率
随着电商等新渠道的快速发展,去年美的的订单生产比例达到79%。经过生产和物流双重转型,订单交货周期由过去的45天缩短至20天,库存周转天数由过去的51天缩短至35天。产销量的变化也会影响上游研发。吴海泉表示,他们会将市场销售数据开放给研发部门,他们可以看到各个渠道的销售数据,从而在研发上做出改变。 “他们没有必要提出这个要求。如果我们等他们提出要求,那就太晚了。他们应该和我们形成一个协作网络。”吴海泉说道。
但吴海泉仍然觉得美的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还远未成熟”,“越看越觉得需要更大的投入”。他认为,整个流程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柔性生产、柔性运输,这并不是说愚蠢地用汽车把一台空调运输给用户,而是考虑到成本和成本,”经验。例如,在实现更高效率的同时,是否可以将多种货物组合成一辆车并交付给用户? ”
能够推动这种效率提升的是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张亚明直言,在他看来,数字化的基础是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他所负责的物流工作,他当然希望获得整个物流运作过程中每一个动作所产生的数据。 “无论这个动作是由人、系统还是车辆产生的,我们都希望收集到这个动作的结果数据。 ”。
他以“车辆进园”这个简单动作为例。在数字化转型之前,进入园区或工厂的物流车辆必须由保安在纸质表格上登记。如果管理者需要这些数据,他们必须依靠人员将其输入系统,而且准确性也值得怀疑。如今的公园里,司机出发时必须提前在手机APP上预约,这样当车辆进门时,安装的车牌扫描识别系统就会知道这辆车来了,并分配给车辆。有关停靠位置和装卸的信息。后续这一系列服务的基础是识别车辆相关信息。
对数据的需求当然也在影响上游供应链。王晓金表示,他们生产家用空调的供应商有700多家,基本上都部署了自己的相关系统,双方的数据也打通了。 “你们自己内部的制造环节我管不了,但只要进入运输环节,我们就得控制。我们必须评估你们的质量、库存和交货状态。”王小金说道。由此,供应商的货物数量、何时发货、何时到达现场、进场后卸货到哪里、卸货后存放在哪里等都在系统中清晰可见。
当数据放入互联网后,一线生产流程变得更加简单,人的参与在某些方面甚至成为生产的障碍。作为一线生产经理,刘辉对此感触颇深。他告诉我,他还是车间班长的时候,上面下命令的时候,如何分配工作基本上都是凭经验,但现在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生产安排工作了。人们去完成它。现在打开系统,你会看到下个月有多少订单,什么时候发货,供应商什么时候发货,需要多少工时,大家如何安排等等。将帮助他们完成工作。 “其实最大的收获就是效率提高了,浪费减少了。”他告诉我。
王小金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记得,2018年,他们对生产线上的空调注塑机做了参数优化工作。通过数据分析,他们找出了如何设置电流和电压装置的参数,使其以最高效率运行。由于工厂内电表的智能化改造,收集了大量数据案例,最终通过大数据系统分析出最优方案,提高了注塑机的合格率,这种工作要求很高。难以计数。经过这些基于数据的改造,现在他们只需要惊人的16秒就可以组装一台家用空调。
当然,他们的工作压力并不能说减轻了。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会增加更多需要自我思考的工作。刘辉说,在这种环境下,厂长关心的是今年定了多少个目标,分解成每个小时要完成多少;如果数据显示这个小时内任务没有完成,他可能要思考为什么没有完成。必须找到原因。 “可以说,现在90%以上的决策都要看数据。”他告诉本刊。
数字化深度转型需要不断深化。正如方洪波所说,他们正在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程度,“任何业务的连接和交互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完成”。最终,就像珠江口对面的深圳竖立的那句著名口号一样,当“效率驱动”成为这家企业的发展动力时,大力拥抱数字化只会让他们朝着这个方向走得越来越快。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写的很好!真的很想了解这些新技术是如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特别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部分,让我对"美的工厂"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数字化”其实就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了,从制造到服务,都需要依靠数据和算法来提高效率和体验。美的这种探索很有意义,期待看到他们更多创新成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提到了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在生产中的应用,这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关于供应链智能化的新闻,两者似乎是相辅相成的趋势,未来工业确实会越来越智能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美的产品质量很好,现在知道了背后的"数字化工厂"更是让人佩服!技术革新不仅提高了效率,更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精度,看来是把“做一件事情做好”的承诺体现在实干举措上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感觉数字化转型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操作起来复杂不堪。文章并没有详细说明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是希望能看到更深入的解析和案例分析。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数字化改造需要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转变。要鼓励员工接受新事物、勇于尝试创新,这才是推动数字化工厂发展的关键要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安全问题,我很担心数据泄露和智能系统故障带来的风险,文章应该对此多作说明!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人员安全和产品质量方面,安全性尤为重要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美的的“数字化工厂”或许就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标杆了,但这种高度自动化也让人担心未来就业问题,希望社会能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失业率上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到的3D打印、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很有意思,但这些技术的落地应用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数字化工厂”离不开强大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只有确保数据安全才能避免潜在风险。 希望美的能够重视这一环节,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数字化改造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对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项重大考验。 文章的深度不够,需要更全面地探讨数字化工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都觉得美的的产品质量很高,现在看来他们在工业升级上也走在前列了! “数字化工厂”确实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让人非常期待未来的发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写的很好,特别是对“数字化工厂”的概念解释清楚,让我对这个新兴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以后可以持续关注这个领域的动态发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美的工厂"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力!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会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 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缺乏具体案例分析,难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希望后续可以提供更多真实案例,来展现“数字化工厂”的实际应用效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和规划,才能有效地推进数字化改造。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感人啊!美厂的科技力量如此强大,看来传统行业也能用“数字技术”来实现蜕变!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样的发展方向很有潜力,但也要顾及到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说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数据安全问题等等。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推动一个健康的发展。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