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技术简报
过程控制
冲裁(关键工序)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取料后,仔细确认下料加工顺序和优化顺序中的材料与实际产品一致。
2、确认切割方式(即切割角度:90或45)
3、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4. 确认型材放置方向是否正确。
5、根据不同型材调整锯片的进给速度和冷却液注入量。
6、45切割材料时,应仔细测量材料高度。边料高度应用游标卡尺测量,至少3点,以平均值为准。
7、下料时必须严格执行首检制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批量切割材料(必须经过工艺师、质检员、班组长批准,并保存相关记录),切割过程中必须进行抽检。
8、主经营者和副经营者应采取相互检查措施。每次调整尺寸或角度时,副操作员应对尺寸和角度进行复核,防止批量尺寸或角度错误。
9、角码必须根据不同型材试装后才能批量切割。
10、工作数量应以生产部门下达的工作单上的数量为准,确保数量准确。 (作业单封面需技术、财务、生产经理签字)
11.尺寸:镜框材料0——+0.5;风扇材料 0.5——0。
12、卸料后,设备停止运转后应及时清除型腔内的铝屑。必须按照不同规格标注尺寸/数量,并分类堆放整齐。不同规格不能混用。进入下一道工序时,必须保存交接记录。
13、需要交班时,应做好记录并办理交接手续。因交接不当而产生的问题由双方负责。
三、基本要求
1、人员要求:经过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培训,考核合格,熟悉作业的全部程序,作业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护目镜、手套、耳塞等)。
2、使用设备:双头精密切割锯、单头切割锯、角码切割锯。
上述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3、车间环境要求:地面干净,操作平台上无铝屑。
4、技术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文件操作。
5、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进行。
6、检验设备:角尺(0-320)、箱尺(0-5m/0-7.5m)、游标卡尺(0-150mm)
处理步骤: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 接收半成品材料
收到成品材料时,应清点数量,抽查质量。发现质量、数量问题的,应当及时报告并处理。不合格产品不得流入本工序。各工序主要操作人员在加工前应认真了解加工工艺并确定工艺流程。
2. 画线及定位
2.1.批量画线定位时,应制作符合标准的模具,以提高精度和效率。
2.2.用其他锋利工具画线时,应注意不要损坏型材的装饰面。
2.3.画线时,线条要清晰,并根据生产工艺一一处理,以免弄错线条。
2.4.严格执行首检制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作业。
3.框架材料工艺孔和连接孔的钻孔(使用设备:钻铣床)
3.1.钻头选择:根据所需加工尺寸和偏差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头。
3.2.注意型材加工的深度和需要穿透的层数。
3.3.在批量定位钻孔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查间隙偏差是否过大,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
3.4.画线、钻孔时,严格进行首检,确保定位准确。如果线条不清晰,请在处理前检查。
3.5.扩孔:注意深度。切勿因膨胀而报废材料。打磨钻头,确保沉头钉孔位或阶梯孔光滑美观。
3.6.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型材,如避免型材划伤、变形等。
3.7.严格执行首检制度。
4、中坡道材料的端面铣削(使用设备:端面铣床)
4.1.正常加工前,应检查工作台挡板与工件加工断面是否保持90(即垂直)。根据加工要求和深度参数,调整锯片和基准挡板以满足所需位置。
4.2.当等长加工的重力力矩较大时,应在工件的悬挂部分上放置拖船将其吊起。升降面的高度必须与工作台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4.3.正常加工工件时,应将工件靠近工作台和基准挡板进行试加工。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批量作业。
4.4.批量工件正常加工过程中,应定期、定量检查,合理取放工件的频率和强度,避免碰撞、划伤、丢失。
4.5.工件加工完毕后,应进行清点,堆放整齐,交给下一道工序。
4.6.严格执行首检制度。
5、风扇槽、手柄孔的冲铣(使用设备:高精度仿形铣、冲床)
5.1.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模具。
5.2.由熟练的操作员负责操作。若有特殊情况需要新手操作的,新手应先对设备进行调试定位并进行实验操作。确认无误后才允许新手进行工作。
5.3.无论是条形孔还是圆孔,均应按照划线说明或孔定位图要求进行,且外观要美观,尺寸要准确。
5.4.严格按照图纸提供的数量进行加工。
5.5.严格执行首检制度。
三、基本要求
1、人员要求: 人员要求:经过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培训,考核合格,熟悉作业的全部程序,上岗时做好个人防护(护目镜、手套、耳塞等) 。
2、使用设备:断面铣床、高精度仿形铣床、钻铣床、冲床。
上述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3、车间环境要求:地面干净,操作平台上无铝屑。
4、技术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文件操作。
5、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进行。
6、检验设备:角尺(0-320)、箱尺(0-5m/0-7.5m)、游标卡尺(0-150mm)
组装流程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 边框材质和风扇材质转角设置
1.1.根据不同规格和用途要求,对半成品进行分类堆放。
1.2.确认胶条的安装方法,避免工艺倒置。
1.3.确定要打开风扇的位置,剪下合适长度的胶条(需要考虑胶条的弹性和韧性,预留合适的长度)。
1.4. 45材料通过胶条后,其截面应与型材截面角度一致。
1.5.所有橡胶条和顶部不应太长或太短。它们应基于自然扁平长度,不应拉伸或压缩。
1.6.批量生产时,接缝处应均匀涂角胶。角码和角扁钢板应先安装在较短的型材上。角部组装前必须向角部空腔内注入少量角部胶。
1.7.装配时应注意检查所需材料是否加工完毕并符合设计要求,分清开扇位置、左右方向、隔板尺寸,并注意应装数量。被安装。
1.8.批量拼装时,应确定人员和材料,防止出错。
1.9.严格执行首检制度,实行班组间随机检查和互检。
2、框材与扇材组装(关键工序)
2.1.调试角部组装机,制作角部样品,并确认无误。
2.2.拼角时应注意装饰面的平整度,台阶差不得大于0.15。
2.3.完成后应立即清除余胶并调整平整度。
2.4.按照不同规格、尺寸整齐堆放。四个角必须有合适的物体支撑,以便于叉车运输。同时要注意堆放高度,避免底框窗扇重力过大造成损坏。
2.5.严格执行首检制度,实行班组间随机检查和互检。
3. 安装硬件
3.1.拆卸硬件并离开车间安装部分。剩余零件数量充足,妥善保管,然后发往项目现场或退回仓库。
3.2.传动杆尺寸应准确,以免影响硬件性能。
3.3.应紧固的部件必须安装并紧固,防止运输过程中丢失。
3.4.自检质量,按照相同规格,整齐分类堆放。
3.5.一些传输硬件安装后应进行测试,以确保运行平稳,不卡顿。
3.6.其他风扇硬件安装要点:推拉式风扇的滑轮、限位卡不允许缺失或安装错误。扇子上的直毛和横毛一定要粘牢。平开扇滑动支架的位置应先进行测试,确认后即可批量安装。不允许安装较少的滑动支撑螺钉。内开式风机千万不能漏掉防坠块、快速吊装等安装,批量安装前应先测试限位支架的安装位置,确保其开启角度符合规范要求。
四、包装、储运
4.1.根据产品及半成品的宽度裁切相应尺寸的胶带,防止浪费或影响美观。包装前应对产品和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自检和互检)。合格后报告车间生产经理和质检负责人。检查、出具合格证,并明确标识(注明窗口号、规格尺寸、数量、安装位置);然后清点并放入成品仓库,等待发货。
4.2.保护胶带应表面光滑、断面清洁,不应影响后续现场施工。
4.3.无门槛门框应在下方用木方等物体加固,以免运输损坏。
4.4.对于面积过大的门窗,应考虑采用活动角码和T型连接件,现场组装;采用角材、拼接材料的门窗应现场组装。
4.5.运输和装载时,确保门窗垂直放置。
4.6.捆扎时应特别注意保护门窗表面;门窗应相互靠近,防止相对滑动。
4.7.生产经理、统计员全程在场,清点实际出货数量,并签收成品出货单。运输车辆司机将其带到现场交给项目管理人员核对验收数量,无误后签收。
三、基本要求
1、人员要求: 人员要求:经过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培训,考核合格,熟悉作业的全部程序,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护目镜、手套、耳塞等)。
2.使用设备:角度组装机、手枪钻、风动螺丝刀。
3、车间环境要求:地面干净,操作平台上无铝屑。
4、技术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文件操作。
5、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进行。
6、检验设备:角尺(0-320)、箱尺(0-5m/0-7.5m)、游标卡尺(0-150mm)
相关问答
答: 铝合金门窗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首先要进行设计和材料选取,根据客户需求选择不同规格、性能的铝合金型材。接着是切割、冲孔、焊接等加工步骤,将型材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之后进行表面处理,例如打磨、喷涂等,提升门窗的外观效果和耐腐蚀性。最后进行组装和安装,与玻璃、密封条等配件配合完成整体门窗产品。
28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铝合金门窗的生产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还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产品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不同品牌的厂家可能也会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差异。
28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铝合金是主要材料,但为了提升门窗性能,还会使用其他辅助材料。 例如在型材中加入铜、镁等金属元素,增强其强度和硬度;选择高品质的玻璃提高隔热保温效果;运用各种硅酮、聚氨酯胶带实现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3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对于特定功能的门窗,还会使用特殊材料。例如,防盗门窗会添加钢筋或者智能锁具;消防门窗则会选择耐高温材料和防火玻璃,并进行相应的检验认证。
63 人赞同了该回答